胸怀广 人安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人和事。面对这些,你是怒火中烧、怨言不断,还是心平气和、一笑了之呢?若采取前者,既得罪人,又伤身体;若一笑了之,则和睦乡友,又有益身心……。东汉有一位名叫卓茂的朝廷官员,一次乘坐马车外出,忽然一个人拦住车,指着马说:“这是我丢失的马,怎么跑到你这里来了?”卓茂问:“你的马是什么时候丢失的?”那个人回答说:“一个多月前。”其实卓茂这匹马已经养了好几年,有感情了。他也知道那个人的确是认错马了。但卓茂却没说什么,而是默默地把马从车子上解下来交给那个人,自己拉着车子就走,同时回过头来对那个人说:“如果不是你家的马,麻烦你把它送到丞相府还给我……。”过了一些时日,那个人丢失的马找到了,他才明白自己认错马了,就把卓茂的那匹马送到丞相府,并向卓茂叩头认错。卓茂没有说什么,反而安慰了他一番。
我想,这事要搁在现在,起码先是一场口角之争,脾气不好者还可能引起一场“血战”,接下来,就是警察出面;再接下来,就是法庭相见。最后,就是相互结怨,互相仇视,还可能产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狭隘想法。我们看看东汉的这位官员,身为丞相府长史,拿到今天来说,多少也算个“副厅”或“正处”吧?面对误解,人家怎么对待?够宽厚仁义的吧?那个误解了卓茂的百姓事后不但积极主动认错,还以“叩头”的方式表示悔恨,这是多么令人感慨唏嘘的一幕啊!
其实我们祖先的胸怀都够宽广的了,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的祖先。清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吴氏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宰相出面干预。没料张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老夫人见书明理,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吴家看见张宰相家人胸怀如此宽阔,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地基,便形成著名的“六尺巷”。 这事要是搁在今天会怎呢?为地皮争执的事在现实中太多太多了。我的一对老表兄弟就曾为宅基地分配不公而大打出手,哥哥操起木棒劈头盖脑向弟弟猛抡下去,结果让弟弟脑袋开了花;弟弟死后哥哥蹲了监狱,妻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弟媳也另嫁他人。可怜的幼子丢给了年迈的公婆……。不久,老公公急火攻心卧床不起,不到半年,命丧黄泉;老婆婆终日以泪洗面,凄凄惨惨戚戚,路人见之,无不伤心垂泪……。各位,这可是亲兄弟啊,怎么有那么想不开?为了一点地皮就置对方于死地,现在的人,怎么了?
这样的惨剧实在是太多了,一则《怒从心起生邪念手持锄头犯大错》的故事讲述了一对原本关系十分不错的邻居,为了相邻宅基地起纠纷,一方用锄头打击另一方,最后造成受害者伤残、行凶者被判入狱的结局。诚然,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是最重要的,就像命根子一样。但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土地、不是金钱,而是情谊。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须知,目前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民主而和谐的社会,和谐不是强行的,而是顺其自然的。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充满爱心,撒播温馨的社会,无需刻意营造,完全如一道浑然天成的风景;和谐需要用“爱心”来铺就。
我们生活在一个求富求强的时代。需知,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顺顺利利的事。做人要多一些善良,真心实意善待他人,心胸开阔少计较,通情达理不较真,遇人遇事,顺其自然,这样才能快乐生活、健康平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