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乡贤】繁荣乡贤文化,弘扬乡贤精神
【宿松乡贤】第二届理事会议报告繁荣乡贤文化,弘扬乡贤精神刘鹏程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各位同仁:
乡贤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领域,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文化,在近年来被提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在我县也得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我们的乡贤文化研究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宿松县乡贤文化研究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为繁荣我县乡贤文化,弘扬乡贤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里,我代表研究会秘书处,向大家报告一下工作。刚刚过去的2018年,乡贤文化研究会可以用四句话来总结一下:一是见制度;二是出成果;三是兴调研;四是比先进。可以讲,算是较好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一、见制度。研究会加强了内部管理,规范了协会工作,制订了几个重要制度,使全县乡贤文化建设工作不断规范起来。第一,研究会作为县文明委、文明办在乡贤文化领域的智囊、参谋,适时地为新乡贤的评选,研究制订了一个标准,7月1日,县文明委顺利出台《宿松县新乡贤评选表彰、礼遇帮扶和教育管理办法》,使新乡贤的评选工作有了规范性指导标准。第二,建立了工作表彰机制,6月11日,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乡贤文化研究会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宿松县乡贤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决定每年开展一次评选表彰活动,以促进全县乡贤文化建设工作的持续开展。原县政协副主席何元功先生,为新出版的《宿松历代乡贤》撰写了万余字的研究文章,为协会的研究工作做到了精益求精。二、出成果。第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宿松县乡贤文化丛书》三卷本由黄山书社权威出版,并成功举行了首发式和赠书活动。此系列丛书的出版,为研究会和全县乡贤文化工作加了分,有了良好影响,是看得见的成果。第二,县乡贤文化研究会和县作家协会联合协办了“我的家风故事”征文活动从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底结束,目前已经征得近百篇家风故事,有效地挖掘了我县民间美好的家风故事,活动结束后将组织评选表彰,结集出版。第三,挖掘新乡贤,县研究会的同仁们,下基层,挖掘整理了一批具有乡贤价值的人物事迹,使新乡贤评选有了充分的条件。同时,利用县内外媒体,积极宣传报道了基层的乡贤人物故事。三、兴调研。为全面了解全县各地乡贤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下半年,研究会开展了一次全县乡贤文化工作大调研,组织四个调研小组,每组三个人,分赴全县22个乡镇和东北新城,进行工作调研,掌握了各地的工作情况,并进行工作指导,促进了乡贤文化工作的开展。同时,方济仁会长、办公室石普水老师等人多次分头下基层开展了小调查,为乡贤文化研究工作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资料。四、比先进。自6月份,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乡贤文化研究会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宿松县乡贤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后,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各地乡贤文化工作的开展,各地先后向研究会和文明办上报了评先材料,12月底,宣传部、文明办会同研究会组成评选小组,经过两轮认真评选,首次评选出了年度全县乡贤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13个和先进个人19人,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有乡镇党委、政府,有研究会分会,有村一级;受表彰的个人有乡镇长,有乡镇党委宣传委员,有研究会的副会长、副秘书长,有分会的会长,有普通的乡贤文化工作者,还有为推动乡贤文化工作做出贡献的普通的机关干部,等等,涉及面广,使乡贤文化工作有了争先进位的动力,有了促进全社会重视乡贤文化的氛围。2018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乡贤文化研究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明显的不足,存在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不足的地方,一是,县研究会在工作上有重乡贤文化研究、轻乡贤文化传播、轻乡风文明塑造等等;二是,部分分会工作没有起色,少数分会甚至一年来工作没有动,与党委政府联系得少,与县研究会沟通少,工作缺乏主动性,因而,研究会在当地没有位置。这些都是我们在2019年新的一年需要着力改进的部分。2019年,我们的工作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强组织;二是争取作为;三是拓展平台;四是做好研究。一、加强组织。今天会议上,县研究会做班子适当调整、充实,就是从工作实际出发,加强组织力量,更好地促进工作。各分会也要在新的一年里,加强自身建设,要积极探索搞活村级乡贤组织的路子,把乡贤建设工作的触角真正深向基层,伸向群众,伸向普通老百姓。另一个方面,要多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党委、政府更多的支持二、争取作为。1、要上承党委政府,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参与社会调解,参与中心工作,做到有作为,有为才有位;2、要下接人民群众,不要高高在上,孤芳自赏,要影响社会,影响群众,触角要深入民间。做好移风易俗,醇化民风,以研究会名义,或分会名义,或参事会名义,在群众中发出声音,或倡议,或协商约定;3、分会是县研究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持与研究会的密切联系,贯彻落实好工作部署。三、拓展平台: 1、拓展乡贤文化工作空间,搭建乡贤文化推广平台,完善乡贤馆建设,利用乡贤馆开展丰富多彩的乡贤文化活动;2、利用区域文化中心,把新老乡贤故事寄寓在文艺节目中,营造学乡贤、唱乡贤、颂乡贤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一点,以前很多乡镇做的很好,各地要发扬光大;3、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挖掘培养新乡贤,培育新乡贤,不断树立新的乡贤典型。四、做好研究。1、继续编辑乡贤文化丛书,计划启动编辑三本书,一本是《宿松历代乡贤(续)或2》,作为《宿松历代乡贤》一书的补充,把遗漏的人物补上来,把错误的地方更正过来;第二本是《宿松家风故事》,根据“我的家风故事”征文活动征得的故事,进行精选编辑成书;第三本是《宿松新乡贤》,把历届评选的新乡贤以简介材料的形式编辑成册,扩大新乡贤的影响。2、继续做好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掌握工作动态,表彰先进,促进工作持续开展。我们乡贤文化研究会的各位同仁,大多是退休或者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你们都是德高望重的准乡贤,在你们本该好好修养的时候,继续工作,继续发光发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做出贡献,本身就是垂范乡里;研究会另一部分同仁,本身就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挑大梁,还要挤出时间和精力,参与乡贤文化研究工作,这同样是无私的奉献,同样具有乡贤一样的精神。同志们,繁荣乡贤文化,弘扬乡贤精神,促进乡村振兴,我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愿我们携起手来,继续努力,围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宿松这块生养我们的土地上,播撒一些文明的种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一块文明的绿洲。谢谢大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