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乡贤】3、石国泰:忠义孝悌 乐善好施
石国泰忠义孝悌 乐善好施 石国泰,字鲁岩,号竹斋,候选县丞,以儿子石砺金而诰封朝议大夫。生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叔父石之琮(龙湖公园墓群中间戴朝珠的那位)把他抚养成人。还在少年时期,石国泰就担负起管理家中大小事务的重任,并且把家族内外一切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他是一个孝子,尽心服侍母亲,认真抚养弟弟,努力克尽孝友之道。后来母亲年纪大了,而石国泰自己也到了耳顺之年(60岁),但他依然每天早晚亲自看看母亲吃的喝的,毫不马虎。母亲吃饭的米本来就是另外放在一边的好米,他还要亲自选择,看看米粒里有没有沙土杂质。他性格厚重朴实,不喜欢多说话。事必亲躬,勤俭节约,勤俭持家,在他一手操持下,家里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富裕起来的石国泰能够体谅穷人的苦日子,常常默默地做好事、善事而不为人知。乾隆五十年(1785),宿松遭遇特大干旱,他暗地里出钱为灾民赈济,不仅不让外人知道,甚至家里人都不知道详细情况。在荒年缺粮时,他曾经将仓库里所存粮食平价出售给老百姓,对于一些野外没有人收尸的骸骨他出钱买棺材请人给掩埋。他还出钱捐输给粥厂,出钱修桥,买渡船。抚养体恤孤苦贫人,捐钱设义冢,多次出重资而在所不惜。他出资修建书院,倡立兴贤祠馆,所有这些所费加起来不少于万余金。他对公益事业出手大方,而自己生活却勤俭节约。待人热情真诚,家乡子弟都把他作为表率。道光十六年(1836),朝廷下旨,旌表他建乐善好施的事迹,为他修建乐善好施坊。十七年(1837)把他请入县城忠义孝悌祠内祭祀,一直延续至今。他的子孙都遵照他的吩咐一直实行,他的美德善行,真的源远流长啊! (石普水据民国十年(1921)《宿松县志·义行》和《石氏族谱》编写2019/7/2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