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9-7-30 16:10

【宿松乡贤】陈炳经:抗日救亡 培养人才

陈炳经   抗日救亡培养人才    陈炳经,字醉六,亦字洪钧。祖居西源陈岭山庄(今属于隘口乡风和村陈岭),本人清同治九年(1870)出生于二郎。父亲名叫欲礼,他在家是次子。陈炳经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却酷爱读书,并且在光绪15年(1889)考中秀才,继而考入贡生院,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是贡献给皇帝的人才。后来因为废除科举,崇尚科学,他审时度势,迅即考入安徽高等学堂政法系。毕业以后,由政府选送留学日本,考上京都明治大学。在日本留学期间,陈醉六追随国父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在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班毕业,学成回国以后,一边兴办教育,创建宿松官立高等学堂,同时以兴办教育为掩护,暗地里设同盟分会,对外称学生敬业会。以学术研究为名,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培养了一大批革命人才,其中有唐馥斋、张果为、黎在符、张惕生、石器之、廖修凝、吴云峰、汪甲东等等杰出者。不久他又考入京师内务部地方行政讲习所,毕业后在京兆任用知县。辛亥革命期间,陈醉六同黎坤甫(即后来的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一起组织大通军政府,宣布独立,声援武昌起义。推翻封建帝制以后,他又与武汉方面联系,北上奔走议和,先后在河北省平谷、大兴、宛平等地担任承审官期间从事革命活动。等到大局初定,即回到安徽省,当选为安徽省参议员,民国8年(1919)至17年(1928)先后历任铜陵、青阳、歙县、来安、霍邱等县县长。他为官清正,励精图治,获得国民政府五等嘉禾奖章。他尤其重视发展教育,各地老百姓都给他立“德政碑”,送“万民伞”,以表达对他的崇敬和爱戴。其声名显赫于安徽全省。抗日战争期间,陈醉六以古稀之年四处奔走,动员救亡,筹建宿松抗日救亡会,并且极力推进国共合作。宿松沦陷后,他依然在张节专员支持下,创办七县联中宿松分校。并且出谋划策,动员民众,组织敌后抗战,打击日本侵略者。民国三十一年(1947)1月,陈炳经与世长辞,享年77岁。寝终之日,由陈氏族人迎灵柩归葬于陈汉三河老屋,全县各界数千人举行公祭,为我县近代隆重的葬礼。公道自在人心。(石普水据民国《宿松县志》和《宿松陈氏大成宗谱》有关材料编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宿松乡贤】陈炳经:抗日救亡 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