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9-8-26 15:06

【宿松乡贤】祝义昌 革命勇士 献身长江


祝义昌    革命勇士   献身长江
祝义昌是隘口乡西源山祝家下湾人。 1902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读书让他从小对地主老财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1929年,祝义昌的家乡来了共产党。27岁的祝义昌成了农运骨干,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工作。他跟随祝尔昌、吴松涛串连发动群众,带领全村的贫苦人,掀起了农民运动高潮。
1930年5月,经祝尔昌介绍,他与同村青年祝正先等人一起加入了共产党。同月,中共西源山支部在祝家下湾正式成立了,祝义昌任下湾党小组组长。入党以后,在党的正确指引下,遵照上级指示,祝义昌一面注重培养吸收新党员,一面积极组织山区农民实行减租减息,组织农民暴动,开展“三杀”“四抗”的革命活动。他组织本村60多户农民100多人,到祝家新屋地主祝致和家开仓分粮,成立了贫农团体“苦人会”。这时,宿松县党组织领导机关从黄梅县北山迁驻下湾后,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1930年9月26日,红八军取得了攻克宿松县城的胜利,祝义昌带领下湾骨干青年参加了攻城壮举,又一次经受了战斗的考验,分享了胜利的喜悦。同年10月,宿松游击队在黄梅古角成立。祝义昌带头捐款购买枪支,是游击队组织者之一。11月中旬,他同祝尔昌带领宿松游击队配合红十五军一举攻克了太湖县城。
1931年3月,中国共产党宿松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西源山祝家下湾召开,祝义昌当选为宿松县委委员兼下湾党支部书记。
同年11月,祝义昌又与指导员姚鹏带领游击队赴中共英山中心县委所在地参加干训班学习。一个星期后,中心县委决定将蕲春、宿松两个县游击队合并,组成蕲宿边区游击队,同时成立蕲宿边区工委,祝义昌任工委委员。
1932年1月,中共英山中心县委选调宿松县委主要成员去英山参加肃反,祝义昌名列其中。同年6月,英山中心县委决定将蕲春、宿松两县游击队合并,组成蕲、宿边区游击队,同时成立中共蕲、宿边区工作委员会。祝义昌担任中共蕲春县委委员,兼蕲春县苏维埃政府主席。9月4日,蕲春、宿松苏区沦陷,祝义昌与两县党政军负责人一起转移英山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同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西去,中共鄂皖工作委员会书记郭述申等留守部队进行东路游击,祝义昌随队行动。
10月8日,留守部队到达宿松趾凤河,改编为红27军。接着,打了一个大胜仗。部队继续转移前,郭述申召集宿松随队人员开会,决定成立中共蕲、宿、太工作委员会,祝义昌被指定担任工委委员。
10月14日,蕲、宿、太工委在祝家下湾召开工作会议,部署下一步工作。决定工委成员分散隐蔽,秘密活动,将大部队留下的枪支108条和部分子弹交给下湾党组织保护。为了防止敌人告密,祝义昌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将这些枪支用棺材装着,埋在下湾黑坞里。
几天以后,曾经担任工委炊事员的吴普生叛变告密,国民党自卫队大队长罗子才带兵将108条枪和所有子弹挖走,并三次带兵搜捕下湾革命者,纵火烧毁下湾民房68间,抢走了所有的农具、耕牛、财物,使下湾60多人痛受国民党严刑拷打和关押多年,7人献出宝贵生命,8户斩尽杀绝,下湾革命群众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1933年2月,祝义昌在前往江西省彭泽县寻找党组织途中遭敌人追捕。这时他身受重伤,饿狼般的敌人还在穷追不舍,甚至近在咫尺,在这千均一发之际,祝义昌烈士纵身跃起,跳入波涛滚滚的长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如今的下湾,山川秀丽,经济日益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好一派日新月异的壮观景象。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所追求的目标在家乡初步实现。我们将永远保持着革命前辈的光荣本色,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在改革发展中顽强拼搏,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坚持不懈地向前奋进!
烈士牺牲时,正好31岁。烈士牺牲后,家中还有妻子,儿子。他的同胞兄弟祝盛昌,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外出未归,牺牲地点不明。
石普水据90版《宿松县志》、98版党史《松涛》以及隘口乡乡贤分会提供的相关材料编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宿松乡贤】祝义昌 革命勇士 献身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