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胡同 发表于 2019-11-27 14:50

推动宿松北门街新迁重建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北门街——一个宿松人耳熟能详的地方,也是当年宿松县四大标志性街区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大量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围绕,人如潮车如织,当初的规划设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北门街也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黑胡同”“窄巷子”,恐将退出历史舞台、流量清零,接受新生活的洗礼。

      北门街的建设还停留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水平,除了中间的道路后来稍作硬化修葺外,街区两边的建筑还保持当初的模样,由于年久失修,形成了大片的旧房、危房,犹如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利剑,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更像一颗埋在地底下的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在此,笔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宿松人,熟读了宿松的历史,见证了宿松的变迁,瑾提出以下之观点,望引起政府各部门之重视,如能取之于一瓢,本人死而无憾,定会含笑九泉。

    第一、这里商户众多、路面坑洼、摆设粗放,聚拢了大量各式各样的小物件,也是宿松县“老字号”小商品批发市场,这里只差空间不差人气,导致这里一铺难求,租金水涨船高。一些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追求利益最大化,违规搭棚立柱,有关部门虽然下达过整治要求,但推进工作举步维艰,时间一长商户纷纷效仿形成“蝴蝶效应”,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践踏法律的尊严、挑战政府的权威,认为不敢把他们怎么样,老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第二,北门街属于上世纪老型建筑,街距本身并不宽敞,平常除了来来往往的人进进出出以外,还有一些商户为了进出货方便,随意胡乱把车子停在路中间,似乎是无政府状态的管辖,这样一来“窄巷子”显得更加拥挤,“黑胡同”显得更加黑暗了,很是有“肠梗阻”的味道,给民众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第三,城关小学比邻北门街,一旦放学这里便人满为患、寸步难行,机动车、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往来穿梭,家长争先恐后,学生你追我赶,车子的轰鸣声、商家的吆喝声、学生的叫喊声声声入耳,一片繁忙热闹景象,殊不知在这繁忙热闹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人员安全危机,很容易发生跌倒、摔伤、碰撞等事件,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第四,北门街建设陈旧,连同雨棚连区成片,且都属于小型商品,铺设面大、燃点较低,不管是过往通道还是商品陈列,都严重不符合消防建设要求,一旦发生火灾,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场面根本无法控制,即使是消防车及时赶到,也只能“隔岸观火”、束手无策,只能等着“火烧连营”,实则悲哀。    第五,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宿松也正在开展创建城市文明建设,作为四、五十年代建筑的北门街,已经与新的城市建设格格不入,它的存在不仅阻碍了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更加影响了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
static/image/hrline/1.gif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此,我认为加快北门街改造搬迁和安顿现有商户两项工作双线平推、并驾齐驱,也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当务之急,希望尽快提上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还宿松人民一片蓝天。

乡巴佬牙 发表于 2019-11-27 15:04

老街市容太垃圾,早该整清理

乡巴佬牙 发表于 2019-11-27 15:18

加强清理

浩淼 发表于 2019-11-27 15:18

这个大道理讲起来容易,但是真的要做起来、办起来确实很难很难!

船过水无痕 发表于 2019-11-27 15:27

改造一条老街可能比打造一条新街更难,成本可能更贵。实在不行先把城关小学卖了,搬迁到别处重建。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动宿松北门街新迁重建迫在眉睫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