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日报: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宿松县汇口镇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的安徽省西南边陲,素有“皖江上游第一镇”之称。这里土地肥沃、是国家优质棉和油菜生产基地。8年前张志兵在这里注册一家农副产品公司。多年来,他扎根农村、服务农民,从粗放型收购农户棉花、小麦、菜籽等农作物加工,演变为“公司+农户”的专业合作社模式,凝心聚力让百姓增收,心无旁骛助力乡村振兴,是当地百姓公认的“新农人”。1972年出生的张志兵,高中毕业后在一家米厂上班,慢慢熟悉了粮食经营。看到家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但百姓仍然摆脱不了贫困,张志兵产生了经营农产品带领村民致富的念头。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工作,筹资经营起了玉米、小麦、油菜等农副产品。 “一开始奔走于望江、太湖、潜山等县,帮助乡亲们销售农产品。3年后,生意越做越大,已将加工的产品销售到江西、四川和陕西等地,随着资金越积越多,项目也越来越丰富。”张志兵告诉记者。 2012年3月,张志兵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组建了一支种植、销售团队。 “本着诚信经营、服务三农的理念,我们率先在宿松县平原、丘陵、山区发展扶持棉花及农副产品生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张志兵说,合作社采取统一技术培训、生产资料集中购买、农副产品集中收购、统一销售的方式,产品远销广东、福建等地,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合作社规范发展,已带动周边500多个农户增产增收。2016年,他所在的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志兵一直扶贫助贫,周边一些贫困户大多安排在公司上班。58岁的贫困户王义水家住曹湖村,老婆常年生病、孩子也体弱多病,全家生活的担子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2014年,张志兵让他到自己的公司上班,虽只干些泥水活,平均每年也能赚到接近8000块钱,2018年,王义水家顺利脱贫。因病致贫的孟茂林一家4口,仅靠几亩地和收卖破烂赚些钱来养家糊口。张志兵不但把公司所有废品都提供给孟茂林外,还让他来公司打零工,这样,通过积累,孟茂林家境慢慢有所好转,如今顺利脱贫。 还有一些残疾人也经常被安排到公司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虽然工钱不是很多,但让这些残疾人感觉到自己也可以凭劳动吃饭,增加他们的自豪感,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大的意义。“经张志兵帮助过的贫困户大约有十七八个,帮助的残疾人也不少啊……”公司党支部书记张志宏告诉记者。 作为“新农人”,张志兵并不满足于收购、加工和推销农副产品,他的着眼点在于不让农村田地抛荒、池塘闲置,而是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它们为家乡人民造福。2013年年底,张志兵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从汇口镇同马社区、曹湖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目前在曹湖村已经种植了150亩大棚蔬菜,利用空闲地养鸡养鸭、利用水塘养鱼养虾,实施“种、养、加”一条龙的模式,带动村民致富、农民增收。如今,许多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张志兵家庭农场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25200元。2016年,张志兵的家庭农场被评定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张志兵也被安徽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评为“十佳农场主”。(通讯员 王宇平 记者 方文)【12月05日 06版】
来源:宿松新闻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