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户人家如何示小
宗祠的含义,古时候是为了体现宗法制度。现在是法制社会。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现代的宗祠没有立法权,所以宗祠不再具有宗法制度的含义。自古至今,宗祠不能解决宗族人众之间的不公平,族人受到内外人等的欺凌,多有落井下石。宗族并不亲。而借宗族亲为幌子的,它有可能是产生派系分裂的,是危害社会和谐的。它有可能形成宗派间武斗的导火索。极少数也可能产生以宗派形式的黑恶势力。
宗祠还有最后一口气,就是祖宗堂。如果祖宗堂上的祖宗辈分都弄错了,就不能追远睦族。
如果宗祠动不动就讲究男丁,对女子的歧视是显而易见的,由此派生出以儿子多来摆势子,则划入到完全的封建圈套里。现在的宗祠就只能以清明节为由,作聚餐场所。这聚餐场所又分裂成面子人与否,有钱人与否,分开为不同的席位,则是培养一伙酒囊饭袋,一伙乌合之众培养新一代一伙乌合之众的场所。
以同宗的形式集资一定数量的钱建祖宗堂,用作为等死屋,除了迷信色彩,还拖累贫困户,是最不仁道的。它既不能做死人的骨灰堂,也不能做活人的民居,所以是死亡屋,休绝屋。白白浪费钱财,白白浪费土地资源。
这里有一户族,迁徙到宿松的第一人是风栋公,从风栋公是第一世为正宗,而这一户族,祖宗堂上的祖宗辈序就小一辈。以示小著称,不被人耻笑,失措把祖宗牌子刻小一辈,不光是不识数,辱没他的祖上,也不过留下一片唏嘘。失措者尚且遭绝后报应。而某某执意要把祖宗牌上祖宗辈序刻小一辈,天神共怨,不得好死。他家必然同样遭报应。可想而知,这样的祖宗堂不兴旺是必然的。
什么是祖宗?必须知道什么是祖,哪种人才是宗?
可以参看《礼记大传》,然后再来研究那个错误把祖宗牌位刻小一辈的人绝了后的事。
《礼记·大传》
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大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追王大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
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缪.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名著而男女有别.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
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昏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从服有六.有属从.有徒从.有从有服而无服.有从无服而有服.有从重而轻.有从轻而重.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一轻一重.其义然也.
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
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公子之宗道也.
绝族无移服.亲者属也.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诗云.不显不承.无斁于人斯.此之谓也.
——下回接着说。
7
这个户族,现行主持集资重建宗祠的,是三个高血压两个脑中风,三个人其中两个人手里管理了两套族谱,族谱上说敏公居太湖城北箩溪河,江公居太湖之新仓,太湖呼敏公为鼻祖,而宿松呼江公之嫡子栋公为鼻祖也。接下来,太湖宿松两股宗亲合修谱牒,栋公之后,设排序:文章思报国,朝廷尚贤士,大道尤今古,诗书足良田。(戊戌维新运动时,改成大道传今世)人们不难看出,依据这个辈序,今字辈为第十五世祖,但是祖宗牌位错误编成十六世祖,秉公不是嫡长子,是排行老小,却自己刻上生牌位,夫人复姓万刘,生为刘死则为万,活辣辣刻成万氏,放上祖宗台,祖宗堂就成了生祠,活着的人,供族人祭拜几十年才死去。
所以无后,绝后者可能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把祖堂为生祠,族人长辈健在,何德何能何等贡献,要族人祭拜呢?德不配位,就凭比别人多识得几个字狂妄吗?无须研究。礼记上说五世袒免,六世不亲。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秉公无子,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其庶子,无后了哪来的其庶子,姓,别于上?谁认为宗?
目下这三个主持,继承了秉公的错误,将其他应该刻牌位的排行嫡长子,也按照这个辈序类推,把祖宗辈序小一辈,可谓笑大发了。按下木鱼脑袋尚且不能强磕头,歪好数得上二十个数字的蒙童,也不愿意与他们一起去拜祭错误的祖宗。具备如实的错误,下一步修族谱,将置追踪索源于何地?上前人将如何处治呢?而外地宗亲还对得上号吗?
依据礼记.大传的宗法制度,来说老百姓的祖宗堂,这一户族把祖宗辈分刻小一辈,就是同宗的奇耻大辱。摘取礼记大传,部分翻译如下:
1*排列好上代祖称的顺序,是为了尊其所当尊;排列好下代子孙的顺序,是为了亲其所当亲;排列好兄弟等旁系亲属的关系,集合同族的人在祖庙中聚餐,以父昭子穆的次序排列座次;以礼义区别男女。做人的道理,也就在这里。
2*凡是同姓的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宗,组合为一个昭穆分’明的族属。从外族嫁过来的女子,以其丈夫的昭穆为昭穆,从而确定其名分称呼,以便于参加族内的交际和聚会。其名分称呼明确了,男女之别才可以做到。对于嫁到本族的异姓女子来说,如果她的丈夫属于父辈,那么他的妻子就属于母辈;如果她的丈夫属于儿子一辈,那么他的妻子就属于儿媳一辈。如果把弟弟的妻子称作儿媳,而称呼嫂嫂为母亲,这不是乱套了吗!所以说名分称呼,是人伦中的大事,可以不慎重吗!3*]因为庶子不是祖称的继承人。别子为其后裔之始祖,继承别子的嫡长子是大宗,继承别子之庶子的是小宗。4*继承别子的嫡长子那一支,就是百世不迁的大宗。只能继承高祖的宗,是五世则迁的小宗。
于是依据礼记大传什么是祖宗,结合主持人的错误做法,将后宗亲来到这个祖宗堂,问:“秉公无子,是哪个祖堂的大宗小宗?说不是大宗也不是小宗,就被宗亲耻笑。今后宗亲如果问:“秉公等牌位都小一辈,是其子还是其父,其妻子是娘还是嫂嫂?”,回答就十分尴尬。则宗亲就笑掉大牙。
所以,在这样的祖宗堂祭祀祖先,就不成其为尊祖,在这个祖宗堂依据错误的辈序排后来人的辈序就不伦不类,大小颠倒,则后人不亲,先人不尊,后人不亲,则谈不上追远睦族。
在这样的祖宗堂聚餐,只能是酒囊饭袋,一伙的乌合之众。
为这样的主持人的错误喝彩,就是小户人示小。所以不兴旺是必然的。
这里是炎帝的后代,相传,“申”姓人是炎帝的后裔。炎帝共工氏之后噎呜,生十二子,以十二地支名之,而噎呜之次子姓丑.第九子姓申,这便是申姓的来源。其中辰人口最众,子、丑较少见,申是军人出身,能征善战,发展到西周,维护掌权人姬氏而发展,最大之家是申伯,所以申伯由伯爵封为外姓王之一,封申伯于谢,封赐谢家的图腾是开弓的士兵。姬姓封外姓王,除了申伯诚、召伯虎,还有封姜尚姜子牙于齐,齐源于姜吕,所以姜子牙又名吕望。那时的吕氏姜姓,谢氏姜姓等等姜姓,同祖不同宗。申伯源于姜申,齐吕姜谢申都是噎呜的第九子的后代,他们的祖宗堂做得特别丑,不是高高扬起头来,而是前低后高,向老二家丑家比丑,时代爱发展,丑与长相无关,但,丑是老大不在,他为最大,丑又联想到不美,所以刘禹锡谢氏堂上燕之后,谢的祖宗堂融入徽派建筑,在丑陋的造型上增加了防火墙,美其名曰“骑马墙”。庄户人家叫它“马头墙”。马头墙成阵成片。作为万马奔腾的徽派建筑群中,是可以的。不但可以,还显得气派。作为现代建筑群里,孤独独一个祖宗堂有马头,则不和谐,与和谐的民居格格不入,则显示不出来万马奔腾之势。一匹马低头撅屁股,倒像是撅屁股劳役马。这是小户示小的一个标志建筑,所以不同于皇家建筑,小户建筑以示小著称,而不为丑陋。以丑著称,不被耻笑。在欲加于罪何患无辞的封建王朝里,丑到尽头无穷美。比丑世风渐渐高,不信是吧,太湖丑石,就是比丑而出名的。小户人家建筑比丑,在文字狱流行的大清时代,最起码丑不犯法。
为了改变前低后高孤独马的美中不足,改建为一进三重,中间加做一重,一井通天,一肥遮百丑。但是,可千万不要偷工减料成了危房棚户区改造,成了豆腐渣工程。遗憾千古!
谢家的孩子们刨根问底,炎帝与姜申的祖宗辈分关系。
相传,起先是母系氏族,天下男子走女家,母以子贵。
说这一男子魁隗氏所生,从此起名魁隗,善用火,占有很大地盘,人家恭恭敬敬称他为“第一个炎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
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相传炎帝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
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
“火德王,故曰炎帝”。祝融的职务是火正,火正的重要义务是观象授时,即观测火星的位置去定农时。
另一种版本不是相传,而是《山海经》
山海经上说:炎帝的妻子、赤水氏的女儿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居住在江水,生下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的头是平顶方形,他恢复了祝融的土地,重新住在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也就是说,共工的先祖是炎帝,父亲是祝融。
《山海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
《山海经》中记载听訞与炎帝生了炎居,
炎居生了节并,
节并生了戏器,戏器生了祝融,
祝融生共工,
共工生了术器、后土,
后土生了噎鸣,噎鸣生子十有二人……生生不息。 开创了炎帝神农氏一脉。(听訞还生有两个女儿:瑶姬、女娃,后来女娃演化了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谢家的孩子说炎帝很亲啊!且不说炎帝亲与不亲,六世不亲,这个扯远了。设问你找过许平安吗?找过齐长升吗?许氏齐氏申氏吕氏原祖号称四岳,是姜姓之伯夷一脉,炎帝的后代。如今后代不亲,哪里有顾及什么炎帝与你亲。你一定说找过,正当明堂求请办事找过,都没有结果。近代都没有显示炎帝家族亲到哪里去。谢家的孩子又说谢家同宗一定亲啊!
贫在路边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对啊,如果亲,哪有宝树芳邻?宝树芳邻,一边人家住的高楼大厦,一边住的破屋朝天。真正因为利益共同体,可以组成一个利益联盟,说利益就说利益,不要说亲不亲。利益共同体,比起宗亲信誉度高多了,一带一路都是蛮好的。非凡世间,重利轻义莫过于家族。
祖宗牌位怎样分辨大小次序,只要看摆放位置,哪里大哪里小,左昭右穆,父昭子穆,男左女右,但是,有些人不知左右如何定位。在此,可以这样看:
祖宗面向南方对着他们的子孙看,因此这里是相当于朝堂上皇帝大臣们的排列。依周制,取“左昭右穆”制,始祖排在正中位置,其他各世依次排在一世始祖两侧。在周制中,父为昭子为穆,左为昭右为穆。
始祖文王居中,三昭在左(2世、4世、6世等偶数世),三穆在右(3世、5世、7世等奇数世)。
在民间,
后世祠堂祖宗神道牌位就是按周制排列的。
一世居中,2,4,6,8…..双数世在左,
3,5,7,9…..单数世在右。
这一户族,把祖宗堂上的辈分刻小一辈,如果有一世祖,排列就出笑话。这是五个祖宗堂共建一所宗祠堂,则不同于首次排列。
堂上确定了章望公第一人,章望公在祖宗神龛中间,做一阶,之后,双数在左上,像对联上联位置,单数在右。庭举公排辈第六,牌位二阶左的中间,二阶左,一直到大日公,尚赐公已经记入二阶庭举公之内。
尚笃公排辈第七,则在二阶相应的右边中间,设尚笃公股。
尚赐公之次子贤玖公排辈第八,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作为大月公堂排置在三阶左的中间,三阶左直到传洪。
贤玖公曾孙道松公堂排在四阶右中间,继别为宗,四阶右,直到今秉。
而传元廉周公排在五阶左边中间,即为大星公股的位置,五阶左直到今遗。
这样,确定了章望公为本堂列祖第一,五股祖宗堂牌位,分阶供奉,错落有致:
庭举到大日公二阶左,尚笃公二阶右,
贤玖三阶左到传洪公。
道松四阶右到今秉公,
传元廉周公五阶左到今遗公。
庭6尚7
贤8
道11
传12,
所以,6,8,12,双数在左边为昭,7,11单数在右边为穆,昭穆分明。宗亲徐来,登堂入室,子孙参拜宗祖,排列有序。
时有一人站出来说《赵惠文王十六年的故事》,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邀约赵惠文王,秦国愿意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已死相拼,巧妙地夺回了国宝,著名的秦之章台完璧归赵,第二年相会渑池,秦王要赵王抚琴,蔺相如要秦昭襄王击缶。蔺相如原是宦官缪贤的门客,一次就提拔到上卿,比廉颇威武播于四海得个上卿还大,排在廉颇的右边。他强调史记上司马迁把右边为大。史记为证
『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有以口舌为劳。而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其实,司马迁所谓的右为上,是站班在大臣行列里说话的。就像人在门前看对联上联,人的右边,屋门的左边为上联,这叫左为上。
人看上联的右手边,和屋门的左边是同一个位置,所以偏要说右边大,就是固执,就是无知,他就不识得左昭右穆是为何物。他就不懂男左女右何为左右。
士农工商,渔耕樵读,
这小户人家,原在江湖从事渔业,水荒逃来此地,祖祖辈辈延续至今,或樵或读,或商或耕,到了明朝嘉靖庚戌,第四代人报雳公出生,因此堂号雳。那是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
自卜居于此,少作也有五百年了。
自章望到良字辈十八代,如果一个父亲生两个儿子,良字辈人数应该多少男儿,应该是2的17次方。也就是十三万一千零七十二人,
小户人家经受不起天灾人祸,经受不起疾病兵荒饥荒,若干年前,那一代人只有十九对夫妇。如今也不过百十号子孙。理论数据与实际相差如此之悬殊,何也?
不是他们缺少信誉,不是一个个把精神写在额头尖,自顾不暇更不顾旁人。不是一个孤立,各个都孤立,一盘散沙。不是,对祖宗不尊重,对族人不和睦,对同宗不亲密,人患大于天灾。观察到,忠不用兮贤不以,倒是人口翻倍。可是这个家族五百年来,从一人发展到一百一十二人,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之9.4816666,比控制指标千分之四可大多了,如果按照千分之四,发展五百年,则只有7.359637人,还不到8个红丁。说什么良字辈十三万多,那是一个父亲生两个儿子算出来的,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可以一生两,就可以兄弟俩只有一个子侄,可以一人留下三个孙子,三个爷爷共一个孙子的家就也有之。凡是有一点资本,不要摆势子,才高八斗谢灵运如何?腰斩于市。此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此地没有地利,虞家垄,霍家塘,汤沁湾,刘屋基,柴屋基,尹屋基,聂门口,等等十几姓氏灭种了,不才百十年工夫,灭子绝孙,踪迹皆无。唯有这小户人家,守土为业,还有点人丁。人生短暂,人生没有任何资本摆势子。不要骄傲得像企鹅嘛!不要以为你有几个子孙,横牙曲齿,欺死蒙生。哪日一气不来万事休。能保证不绝后吗?
做屋起手没有必要相信迷信,约定一个日子就够了。
可是这家煞有介事地,又是看风水又是择吉日良辰。明眼人一看就是假行家。
早个三天十月二十七甲子日天赦。无有不利。这家不用,却故意拖延了三天,选冬月初一丁卯,说是定日黄道,却不知定日不制产,制产就是忌讳的恶日,日值星官名受死。受死百忌,大事勿用。错把黄道瞎琢磨。那才是弄巧成拙呢!
可笑的迷信,不能自圆其说,例如古时候约定开战应战,选择了黄道吉日,总有一方败北,另一方得胜。则约定的黄道吉日,与胜败无关,一句老话说得好:“人有善愿天必佑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家做宗祠,同宗有去看热闹的,助个人气。可人家就不那么认为,恶语相加。说:“你交钱了,可以来看看,看看钱用得冤枉不,没有交钱,可以不来”。
正所谓“一句讲的一笑一句讲的一跳”。弄得交钱人来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还没有交钱的来看也不是,不来看也不是了,好像说,交了钱,是去找茬挑毛病,没有交钱,不该来看似的。
是时,北风送寒,冷火烟丘,寂寂寞寞,两个老人默默走开。做同宗的宗祠,竟有人恶语相加,欺负来观看的老人,还叫追远睦族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