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浴:偏远山村换新颜 老乡脸上添笑颜
宿松县最高峰罗汉尖脚下,有这样一个村子,这里曾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无数革命先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一首首感天动地的故事。村里人继承了先辈艰苦奋斗、不畏艰辛的传统,近年来掀起了一股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如今的村子,环境整洁,绿树成荫,道路通达,群众院子里也种满了各色鲜花。特别是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这美丽的村庄是怎样建设起来的,这让人流连忘返的景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罗汉山村党总支书记朱留安最有发言权:“以前的罗汉山村可没有现在这样优美宜居,不仅如此,环境‘脏乱差’群众意见很大,多亏了美丽乡村建设,才有了如今的诗意乡村。” 在建设前,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垃圾随意丢弃,污水横流等问题十分严重,部分是由于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不强,部分是由于相应设施建设跟不上。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后,村两委带领党员、组长,一边逐户走访宣传政策、收集意见建议,一边大力投入开展以垃圾、改厕、河沟渠塘整治、房前屋后整治为重点内容的环境整治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今群众倒垃圾走几步路就行,沟渠干净整洁,有安全隐患的残垣断壁都已经拆除平整,在路旁、部分公共区域还用本土树种进行了绿化,景色确实美了不少。 改厕即是重点又是难点,因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常年在家的老人居多,大家用惯了老茅房,对卫生厕所还是有点不理解。村里到各村民组、各家各户反复宣传,通过先行先试的方法逐步取得了大家的理解。如今中心村120余户全部用上了水冲式卫生厕所,既干净又卫生,粪便经发酵处理后更是安全的农家肥。同时结合实际在征得群众同意后建有5座联户式厕所,既解决了用地紧张的难题又满足了群众入厕的需求。粪污处理村里一方面鼓励群众就地就近还田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组织社会化队伍帮助不能自行清掏户清掏。 在入户走访及征求群众意见会上,大家普遍对串户路、饮水、亮化这三块需求比较迫切。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村通组路基本完成建设,但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入户路不好走,有的买了电瓶车、摩托车也骑不回去,更不用说小车了。为此,村里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修建串户路22处2000余米,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饮水安全方面一边是修缮加固河道,对当家塘进行清淤。另一方面新建蓄水池1口,取水井4口,安装管材5700米。亮化方面共安装路灯56盏,中心村群众晚上出行再也不用摸黑了。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根据群众密集区,过年过节车辆较多的自然屋场建有简易停车场3处面积1000余平方米,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今后将继续带领大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停奋斗。”朱留安说。(程云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