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包括哪些方面呢?
什么是公共卫生安全?
“为尽可能减少对危及不同地理区域以及跨国以及跨国公众群体健康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脆弱性而采取的预见性和反应性行动”------摘自《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公共卫生安全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维护公共卫生就是保护自己,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习惯迫在眉睫。强化我县广大市民朋友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掌握公共卫生内容,培养自身与他人的良好卫生习惯,建立起一定的预警、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尽力避免危险和危机,对保护我县广大市民朋友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大到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小到一个人佩戴口罩的行为和在公共场合打喷嚏不能对着人、不随地吐痰、有污染性的垃圾不要乱扔等,都需要树立公共卫生安全意识。要懂得,维护公共卫生就是保护自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日常习惯养成做起,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构筑公共卫生安全屏障,为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做贡献。什么是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传染病类别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分为甲、乙、丙3类。 甲类传染病共2种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共27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结核、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共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等。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分为特别重大(一级)、重大(二级)、较大(三级)和一般(四级)四个等级。其中一级响应属于最高级别的响应。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我省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级响应的紧急措施:
[*]划定控制区域
[*]采取强制措施
[*]管理流动人口
[*]实施交通卫生检疫
[*]信息发布
[*]开展群防群治
[*]维护社会稳定
公共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要做到常通风、勤洗手、多喝水,坚持体育锻炼”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关乎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参与预防。(宿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祝芳)
公共区域一定要做好自己提高自己素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