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铺镇:柑桔种出脱贫“幸福路”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进入十月,在宿松县长铺镇铁寨村,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当地居民几乎天天忙碌于住宅与柑桔园之间,摘桔子、挑桔子、卖桔子……
今年,铁寨村200户桔农种植的柑桔又喜获丰收,平均亩产量达到6000斤,铁寨村党总支书记张玉华估算了一下,按每斤桔子2.5元的价格计算,全村600亩桔园可获利900万元。因为种植柑桔,该村40户贫困户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而且依靠种植柑桔过上了幸福的农家生活。
长铺镇党委书记贺桂华介绍,铁寨村坐落在横山脚下,南宋时期,浙江商人汪革曾在这里开矿冶铁,铁山寨因此得名,铁寨村由此而来。铁寨村是闻名全县的柑桔村,有着近50年的柑桔种植历史,其出产的柑桔曾被安徽省农业厅评为优质农产品,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200个农户种植柑桔,柑桔种植已成为该村在农业发展上的一项支柱性产业。
刘畈组是铁寨村有名的柑桔种植村庄,这里50多户居民家家种植柑桔。走进刘畈组,犹如走进柑桔的世界,黄灿灿的柑桔在阳光照射下,格外显眼,该组居民史江贵建在路边的两座桔园更是吸引了前来采摘柑桔的游客,缀满在枝头的一个个小柑桔,像顽皮的小孩子,钻出栅栏,伸向路面。在一排排挂满柑桔的栅栏下方,挂着一面面鲜红的小五星红旗。这是不久前史江贵为迎接建国71周年而挂的。
“没有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就没有他家的今天。”谈起现在的生活,史江贵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他说,2016年他家还是村里贫困户,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通过大力发展柑桔种植,他家不但脱贫了,而且还盖上了楼房,柑桔园从过去十几亩,发展到现在30亩,并成立了专业种植柑桔的家庭农场,每年都能挣到十几万元的纯收入。
据了解,为鼓励更多的贫困户种植柑桔,推动产业扶贫落地见效,2010年以来,长铺镇致力于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在铁寨村兴修了20多公里的组组通水泥路。同时,每年都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指导桔农对落后的品种改良,对土壤的不良质地和结构进行改善,鼓励桔农实施有机肥,控制化肥用量,以提高柑桔的品质和产量。如今,这里出产的柑桔平均亩产达到6000斤,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产量几乎翻了一番。为做大做强柑桔发展文章,曾被县农业局聘请为全县柑桔种植技术辅导员的张玉华,积极发挥科普带头人的作用,牵头组织成立了宿松县铁寨硕丰柑桔种植合作社,并为铁寨柑桔注册了“寨乡桔园”的商标,同时发动3个柑桔种植大户成立了家庭农场,通过成立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落后户发展,走柑桔种植产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富民强村发展之路。
张玉华说,铁寨柑桔色鲜皮亮、甜中潜酸、瓤薄肉嫩、口感爽劲,倍受客户青睐;它的口味这么好、品质这么高,得益于这里有着适宜种植柑桔的天然红黄壤;其次是得益于北面有着横山这座天然的屏障,使这里形成了较好的小气候条件,让果农能够选择到背风向阳的地方种植柑桔,确保种植的柑桔日照充足。再就是通过几十年对品种和土壤的不断改良,使这里形成专业化种植柑桔的生产格局。如今,这里种植的温州蜜柑,已发展品系20多种,每个品系培育出来的桔树,其生长寿命基本都能达到100多年,他家桔园的桔树,有的树龄接近50年,其亩产量可达到1万斤。
上午9点,从柑桔园采摘回来的桔农,排成了一条长龙,有的肩上挑着桶装的柑子,有的手上拎着桶装的柑子,灿烂的阳光洒在一张张堆满欢笑的脸上,洒在一筐筐泛着金光的柑桔上,顿时空气中弥漫了幸福的味道。(孙春旺、周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