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本土企业发展促進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
现在回乡工作,既能赚钱养活自己和孩子,又能照顾读初中的孩子。”安庆市宿松县破凉镇车河村村民郭姣玉正在该县开发区红爱服装的加工车间中给袖子打样。说起这六年来回乡工作的经历,47岁的她感慨良多。年轻时,郭姣玉从太湖嫁到宿松。1992年,为了谋生计,她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在福建鞋厂做流水线工人。
2010年,为了照顾上学的孩子们,郭姣玉回到宿松,失去了工作。一家四口都要靠丈夫在外打工的工资生活。
“当时我丈夫在杭州做小工,全家就靠他一个人干活挣钱。”郭姣玉回忆,“2014年,村里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推荐我来红爱服装工作。”
有在鞋厂打工的经历,郭姣玉做起服装加工流水线的活计得心应手。袖子5毛一个,她一天能打样300个。“我们是计件算钱,我一个月能拿3000、4000元,还包吃住。”郭姣玉说,“赚的钱能养活我和孩子,丈夫赚的钱就能存着。”
“我们厂解决了当地30多个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红爱服装负责人张朴介绍,“他们大部分是以前外出务工人员,现在在车间做服装加工工作。”
“现在在家里工作的日子我已经习惯了。”郭姣玉说,“上次我还跟老公商量呢,让他早点回乡,别再外出打工,我们两人一起在家里工作!”(记者徐慧冬)
“现在回乡工作,既能赚钱养活自己和孩子,又能照顾读初中的孩子。”安庆市宿松县破凉镇车河村村民郭姣玉正在该县开发区红爱服装的加工车间中给袖子打样
“我丈夫在杭州做小工,全家就靠他一个人干活挣钱。” 郭姣玉回忆,“2014年,村里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推荐我来红爱服装工作。”
“我们厂解决了当地30多个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红爱服装负责人张朴介绍,“他们大部分是以前外出务工人员,现在在车间做服装加工工作。”
47岁的江万良也是红爱服装解决就业问题的贫困人口之一。
江万良正在做棉袄的下摆,按件计钱,他上个月的工资是3500元。
“现在在家里工作的日子我已经习惯了。” 郭姣玉说,“上次我还跟老公商量呢,让他早点回乡,别再外出打工,我们两人一起在家里工作!”
希望家乡越来越好!{:5_15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