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泊》: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东风泊》: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石普水 非常感兴趣认真仔细地研读《东风泊》是今年的事。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要系统地整理黄(梅)宿(松)边区新四军抗日斗争的历史,我翻箱倒柜地搜寻相关史料,90版《宿松县志》、《松涛》、《佐坝乡志》、《新四军在安庆》等等。书到用时方恨少。我零零碎碎地搜寻着八年来新四军在佐坝的革命斗争经历,依据史书提供的线索,访问亲历者的后人以及一些知情者。但是,这些内容在史志大都一笔带过,时间、地点不很准确,有些内容模糊,甚至相互矛盾。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我想到了刘鹏程主任的《东风泊》。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新四军历史活动史料上仅仅是混沌的夜景,而《东风泊》则是一幅鲜明的画面,画里的人物都是有个性有表情的。《东风泊》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东风”在上世纪是革命的代名词;“泊”就是泊湖,是作者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的地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学作品,而“非虚构”的小说只能在真实材料基础上适当以文学笔法适当加工。《东风泊》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有特色。严仲怀,1943年革命处于低潮时,妻子劝他“回家”,他淡然一笑,说:“你不要相信严幼岚的话,我这一生革命不成功,儿子孙子也要革命成功。宁可为革命而死,决不中途回家。”小说刻画了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形象。杨学源,1929年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机智勇敢的革命者形象。有一次在彭泽县,他碰见两个肩扛钢枪的士兵出现在面前,“干什么的?”杨学源机智地答复“我们几个去山里,驮树挣钱,天要下雨,不敢走,就在这里歇会。”还有一次在洲区,远远望见十几个背枪的,进,必然遭到敌人盘问;退,势必引起敌人怀疑。进退两难之际,他走到地里,把农民的手帕系在头上,一手扶犁,一手牵着牛绳,吆喝着牛,巧妙地化险为夷。1933年他担任中共浮梁县委书记,1934年被任命为红十军游击司令员,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他是本书职位最高的烈士。作者用较多笔墨来书写,甚至录下他的遗作。詹大金、周静轩、易占鳌、沈天寿、吴国珍等都是共产党的优秀成员,宿松人民的好儿女。而作为文学作品,刻画最成功的是“抗敌十人团”里的“五员虎将”。这五员虎将是土生土长民间英雄。孙冠英人称“孙猴子”,丁忠恩绰号丁扒子,严有富绰号擎天柱,蒯文金号称小军师,范忠才人称范老小。丁忠恩十岁开始当红军,短小精悍,步履如飞,百步之内弹无虚发。他带着手枪大摇大摆直捣土匪王玉林的老窝。拱手一笑“马司令,恭喜你啊!”还有一次直闯土匪窝活捉王大方,打死吴万清。弄得土匪一听风吹草动就怀疑是手枪队,听到“丁团”,就心惊肉跳,魂飞魄散。作者充满敬佩之情刻画严有富壮烈牺牲的英雄形象:“严有富犹如一尊石像,站在那里,看着鬼子往后退。突然,又一颗罪恶的子弹穿进了他的胸膛,他晃了几晃,嘴角留着胜利者的微笑,慢慢地倒了下去,鲜血染红了田边的麦苗……”。一部血与火的历史,小说开篇却极其轻松,从洪家岭茶馆道听途说开始,交代事件背景,这就是小说,正统的史志不可能写得这样从容不迫,潇洒自如。小说内容从1927年北伐军到宿松开篇,到1949年大军过江结束。以泊湖为中心,再现了皖鄂赣边区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22年,分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阶段。作者没有平铺直叙,尽管土地革命经历时间最长,但作品重心在抗日战争,占总篇幅的一半以上。文学作品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更是以情节描写吸引人。《东风泊》有很多扣人心弦的情节描写。其中“毕家岭战斗”、“洪家岭战斗”、“夜渡长江”三个情节最惊心动魄。洪家岭战斗有国民党桂系部队和地方部队共三千余人,而我方只有挺进团和独立团一千二百余人。他们要摧毁湖区抗日根据地。这场战斗共打了七天,桂系五二八团团长周雄被挺进团神枪手高大马子击中。我军共打死伤亡敌军二百五十余人,而新四军只伤亡二三十人。渡江战役是全书情节的高潮,也是作者浓墨重彩的篇章。战士们都换上了新军装,船上都贴满了标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许家岭船工李恒高、李启高、李全开一家父子叔侄同驾一条大木船。他们把两床棉絮抛入江中浸湿,当作“避弹掌舵”用。船到江心,李全开突然压低嗓音高兴地说:“你们看,刮风了,是东风!”连长罗金印小声说:“好!这是天助我们!”战船驶入江心,江南岸上突然响起枪声,接着又传来炮声。战船借助强劲的东风以每秒70米的速度,在敌炮弹爆破声中颠簸疾驶、穿梭前进。突然舵手李恒高中弹倒下,他弟弟李启高头顶两床湿透的旧棉絮,迅速接过哥哥的舵把,稳操船舵,继续前进。又是一声巨响,一颗敌炮弹呼啸着打在船后舱爆炸,舵手李启高又倒下了。战船顿时猛烈颠簸,一下子失去了控制,打了个旋转,尾朝西,头朝东顺水而下。十六岁的李金开正在奋力摇浆,看着父亲和叔叔先后倒下,见船颠簸后失去控制,知道情况不妙,顾不得救叔叔、父亲,急忙跃起身,向舵位跑去,继续掌舵。可他连舵还没拿稳,敌人又一排子弹射来,打中了他的腹部,但他仍然紧抓舵把不放,大声呼喊邻近船工刘精华:“刘叔,快带我的船一起走。”刘精华见李家船方向有偏移,速度减下来了,知道他们船上出了问题,就用自己家船的船头顶着李家船前进。这时,李全开才松开自己握着舵把的手,挨着父亲和叔叔的遗体倒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渡江战役结束。全书戛然而止。作品语言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对于发生在每一个时段的每一件事,我几乎是把《松涛》、《宿松县志》、《佐坝乡志》、《新四军在安庆》、《东风泊》几本书同时打开,对照着、琢磨着、比较着。《东风泊》不是史志,但即使是黄宿边区佐坝的新四军游击队,史志上提到的,《东风泊》都有,而且来龙去脉一目了然,因此更完整,更全面。史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集体创造,无疑有零打碎敲的痕迹。而《东风泊》更鲜活而真实,是作者个人一生心血的凝聚。一位宿松作家曾经感叹:宿松缺乏传世经典。在我看来,民国版《宿松县志》是一部宿松历史的集大成,而《东风泊》则是一部红色经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