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各县地名的来历!宿松县名来历竟然是......
城猛虎怀宁不入潜山去宿松白鹤太湖无鱼望江飞怀宁县怀宁自东晋建县已1500余年。县境商周归扬州,春秋隶皖桐,战国属吴楚,秦隶九江郡,汉以后为庐江郡之皖县。
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设晋熙郡,以皖县旧址始建怀宁县,取永怀安宁之意。潜山县
“潜山”周时属皖国,汉属皖县,晋末属怀宁县。元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析置潜山县,因境内潜山(即天柱山)得名。
明、清属安庆府;民国时期,先属安庆道,后属安徽省榜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安庆专区。1949年4月至建国后的1952年4月,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此后1971年3月,改称安徽省安庆专区潜山县;
又后,至1979年末,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区域;再后,又改安庆区域为安庆行署。潜山县相沿从属之,至今未变。
潜山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粮食大县和安徽省十大药材基地县。
潜山是京剧的发源地、是三国佳丽大乔、小乔的生长地。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境内有古南岳——天柱山、中国禅宗文化发祥地之一天柱山麓的三祖寺、金紫山森林公园、板仓自然保护区。
宿松县“宿松”之名始于何时,至今学术者存在较大争辩。一说始于晋武帝平吴(公元280年) ,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 598年)。前者见诸《和平寰宇记》、《辞源》等典,后者载于《隋书》、《旧唐书》等籍,已为官方所采信。隋文帝杨坚一 统宇内,在开皇十八年,一次更改了140多处带有前代姓名和重复县名。其间齐郡之高唐县与同安郡之高塘县字形相近、读音相同,遂改高唐为章丘、高塘为宿松。但不论改于何时,有一-点能够基本确定,“宿松” 一词的意义就“陈旧的松滋” 宿松称号,有另一说法也颇有意思。宿松本名松兹 所以松兹**的招牌许多。但后来湖北有一松兹县,重铭了,因而我们改了,叫老松兹。宿者,老也。宿松境内有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小孤山、九井沟,南国小长城——白崖寨等著名景点。
太湖相对于中原地区(黄河流域)而言,这里开发得晚一些。在我国古代史籍中,太湖县名最早见于《宋书·州郡志》:"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以豫部蛮民立太湖、吕亭二县‘’望江县“望江”县定名于隋开皇十八年(598 年)。今县境内古无县以上政区设置。作为军事战略要地,加强军事建设,始于东晋在今县城东10 公里处设大雷戍,以雷池为名。
雷池地名众所周知,成语中“毋越雷池一步”就是指此处。自东晋设大雷戍后,很多驻军的军需基地设在邻近。其间,为处理武器和日用器具的锻炼制造场所就会集在今望江县城,并构成中心,地名因之叫新冶。
东晋末年,平息桓玄之乱后,义熙九年(413年),设晋熙郡,在新冶置新冶县,为今县境内设置之始。
新冶县名,乾隆《望江县志》说:“皖出铁,有铁官。今怀西望北有古冶迹,武昌口有炼成墩,漳湖之表炼成畈??椅子、磨叉间有坑矿,县名新冶,职此之由也。”阐明新县缘于新冶铁官而名。
陈太建五年(573 年),置大雷郡(治新冶)。十一年,地入北周。隋代北周后,于开皇三年(583 年),废大雷郡,留新冶县。十一年,改新冶为义乡县。
县名据乾隆《望江县志》说:“陈隋间,县有烈士助国平难,隋文帝旌为义乡。”十八年,因县治逼江,而易名望江县。自此,县边境已定,县名、县治至今不变。
望江一面负山,三面临水,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境内有雷池、武昌湖、香茗山等景点,还有吸引央视直播的油菜花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