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渡江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72年前,一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战役,在夜色和芦苇丛的掩护下,悄然又激烈地开始了。渡江作战(网络图片) 1949年3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先遣部队第15军从太湖南部进抵宿松,解放了高岭、长铺、程岭、许岭、下仓、九姑、千岭等沿湖以北地区,担负第4兵团渡江突击作战的第44师第130团驻扎高岭乡枫林村汪家大屋,指挥部就设在汪家大屋祠堂,首长住在村民汪团彩家中。 指挥部遗址(汪家祠堂) 部队在当地群众大力配合支持下,征集到船工200多人,木船200多艘,建立起一支强大的船工队。官兵与村民一起在湖边或者河边开展水上练兵,军民同心,互学互助,撑篙、划桨、摇撸、掌舵、卧倒、瞄准、射击、队列。为了苦练渡江的本领,枫村村船民们手把手教部队战士如何驾船的技巧要点,如快速敏捷上下船,划船、撑槁、掌舵、摇撸、扬帆等等,训练中,战士们不顾风雨成天都泡在水里,上船一身水,回来一身泥。船只不够用时,村民还纷纷献出门板、竹床、划子甚至用来做棺材的木料做成简易木筏供士兵们训练。练兵场遗址渡口遗址 4月17日,第15军第130团乘坐宿松船工队船只离开汪家大屋,开赴望江华阳镇渡江作战。渡江民工伤残证书渡江民工牺牲证书当年民工 渡江战役中,宿松全县出动民船1000多艘,船工2000多人,他们在枪林弹雨和惊涛骇浪中,不怕牺牲,日夜奋战,将十几万解放大军的指战员和武器装备以及军需物资,从长江北岸载运到南岸,为渡江战役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1年10月,宿松县委、县政府在高岭乡枫林村树立了“安徽省宿松县革命遗址:人民解放军二野第4兵团第15军第130团渡江作战练兵场遗址”纪念碑。渡江练兵纪念碑渡江练兵纪念碑来源:宿松县文化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