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凉亭镇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
6月21日,镇农技站副站长袁翼翔来到太阳村与稻农认真交谈,详细了解今年的水稻插秧情况,从水面深度、田面硬度、插秧深度、插秧密度等各个方面为稻农讲解水稻插秧技术知识,帮助广大稻农提高科学插秧水平。“首先整地要平整,打浆沉淀后保持一公分左右的水层,再就是硬度,用食指或木棍划入田面两公分深,软泥合拢为最好状态。插秧深度以两公分左右为好,这样不会出现倒苗、飘苗现象。插秧密度整体原则是积温条件好、地力条件好、秧苗素质好的地块适宜稀植,积温条件差、秧苗素质差、地力条件不好的地块适宜密植。”袁翼翔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农技专家的细心讲解,让稻农们受益匪浅,也让粮食种植大户对今年的水稻丰产增收信心倍增。
“专家的指导,让我吃了定心丸,按照科学栽培、田间管理的技术知识和管理方法来做,今年秋天水稻产量肯定会更好的,能比去年好很多。”种粮大户陈志松说,他流转了260多亩稻田,今天请来28名村民过来插秧,预计一周内全部插完。
夏至已经到来,村民们抢抓农时,起秧、插秧,水田中一派繁忙景象。一排排嫩绿的秧苗为水田披上一袭绿色的新装,种下了满满的希望。
“太阳村古称太阳畈,是宿松县有名的粮仓之一,所产大米因其口感佳、品质优,在市场上颇受青睐。近年来,村里一直在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太阳村党总支书记陈华迪说。
太阳村有土地5000多亩,其中3300多亩为稻田,水稻是当地通过传统生态方式种植的传统农作物,由于田块大小不一,不适合机械化插秧,于是今年请了众多村民帮忙插秧,也请了农技专家过来指导,这样能更有效保证秧苗的存活率,同时也帮助附近的村民就近就业。
“我们把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搬到田野,农技站五名干部天天都深入到农田生产一线,送技术、送服务,从培育优良谷种,到施肥、除虫等日常管理都一一细心跟踪指导,能让粮农对丰产增收充满信心,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袁翼翔说。
来源:安徽日报通讯员 司舜 安徽日报记者 孙海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