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 发表于 2021-7-21 15:25

宿松籍吴小华教授领衔项目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2021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评委会(终评)评审工作于7月10日顺利举行。经中国抗癌协会专业组评审(初评)、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终评)、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励领导小组审定,通过了获奖项目共18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科普奖2项。

   由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推荐、经中国抗癌协会专业组评审(初评)、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终评)、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励领导小组审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领衔项目“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推广”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此次获奖是对吴小华团队近几年来在宫颈癌保育治疗领域所取得成果的高度认可及充分肯定。


   2021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获奖项目目录



引自中国抗癌协会
项目负责人:吴小华教授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妇瘤科主任
妇科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首席专家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
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任国际妇癌学会(IGCS)教育委员会委员
亚太地区理事候选人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国际委员会委员
美国西北大学Fernberg 医学院妇产科系兼职教授等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Cancer
Cancer Medicine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Oncology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等杂志编委

美国NCCN宫颈癌和内膜癌资源分层诊疗(NCCN Framework)临床指南审阅专家


项目简介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道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在切除宫颈病灶的同时保留生育功能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也是对传统治疗模式的全新挑战。本项目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针对年轻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Abdominal radical trachelectomy, ART),历时17年,完成了全球单中心最多的宫颈癌保育手术病例,并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建立了“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精准诊疗体系”。主要成果如下:


1.首次提出宫颈癌保育手术指征——“复旦标准”,被国际权威指南收录引用。


2.创新和优化保育关键技术,获得安全性和生育率的突破。


3.建立宫颈癌保育肿瘤导向性个体化诊疗模式。


4.构建“以保育为核心”的多学科精准诊疗体系。


本项目研究技术已在全国数十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发表SCI论文60篇,总影响因子315分,累计他引1155次。项目组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获得省部级奖项4项,承担了20项国际及国内临床研究,获各类基金资助达1500万,共培养博士研究生35人。本项目ART手术步骤被纳入成为美国教科书《Radical and reconstructive gynecologic cancer surgery》的标准术式。妇瘤领域权威期刊多次配发述评肯定了项目单位在宫颈癌保育治疗方面的“复旦经验”(BJOG,2019; Gynecol Oncol,2020)。项目成果受邀国际国内会议报告100余次,并被遴选为2020年CCO大会主旨报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宿松籍吴小华教授领衔项目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