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德江南虎 发表于 2021-7-24 15:08

吴佩剑烈士

                            吴佩剑烈士

吴佩剑,祖籍宿松白崖寨指马河人。1917年5月出生于九姑单岭郑屋,1920年在外祖母的帮助下,全家迁居九姑岭东街。
吴佩剑幼读诗书,天性聪慧。迫于家贫,十三辍学,入店学徒;十四父逝,随姐经商。因少年有志,为人正直、热情善交,在亲友多方帮助下读了不少书,学识且过人,十七岁被荐为本族“五修”家谱编修。大概就是在那时的白崖寨修家谱中接触了多方有识之士,也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谱修回来,姐姐吴宜枝认为弟弟更加成熟了,就积极为其操办婚事,期时他回来想得更多的是当今社会,政府腐败,民不聊生。特別“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一二•九”学生的爆动,对吴佩剑影响很大,早心存报国之志。
1937年,他听说国民政府在县、省开有官吏培训班,培养治国人才。且知街上有人从县培训班出来后就做了乡长、保长。吴佩剑志存高远,离乡背井徒步数日就来到了立煌县(即金寨县,因卫立煌当了省主席而改名),并考进了当时的省培训班。在干训班学习期间,他暗中寻找进步组织——中国共产党。通过半年的学习,他结识了当地党组织并参加一些地下活动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受党派遣以东洪乡伪乡长身份作掩护,从事当地地下革命工作,上承组织指导,下酿群众运动。在此期间,他为党组织提供了大量情报和资金支持,做了很多有益而不为人知的工作。1940年上半年,“太宿联乡办事处”在宿松湖区洪家墩正式成立,吴佩剑公开身份且任办事处秘书。随后,办事处因形势发展需要,办事处又下设赤汉乡(现程岭、高岭、乔木等)、湖滨乡(现下仓、许岭一部分)、许岭乡(现许岭一部分)、大湖乡(现许岭、九姑各一部分)4个乡级民主政权组织。吴佩剑任湖滨乡首任乡长。乡以下利用国民党保甲政权为抗日民主政权办事。各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建立后,在党组织领导下,宣传党的政策法令,调解民事纠纷,打击汉奸和有破坏行为的不法地主,筹集各种军用物资,动员青年参加各种抗日武装,各种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其时,国民党清乡队头目睹革命形势发展如此迅速,设想从其内部瓦解。因吴佩剑和其头目系同乡且同街,他多次尝试劝降吴佩剑未果,后又利用其姐姐吴宜枝关系谎报母亲去逝为由动员回家。
吴佩剑见姐姐一身孝装,态度坚决:“姐姐!即使母亲真的去逝,我也不能回去。因为这里有我追求的目标、实现的理想。如果我真的回去了,那我就是叛变革命,我这一生就白活了。”姐姐见其态度坚决,不得不实情相告并表示支持弟弟:家里的一切由她内外支撑。
为了从事革命工作,无法顾家,即使回家,也是深夜秘密行动。有两次因公去县城,他化装后从家门口过,只是暗中望了望堂上瞎眼的老母而不能入门,实在令人痛心而又可敬。
1941年11月12日,对吴家永远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国民党桂系军阀在当时许岭镇东街碉堡边一次枪杀我党干部及无辜群众七人。其中就有“湖区人民自卫队”副队长杨国义烈士和“太宿联乡办事处”湖滨乡乡长吴佩剑烈士。
据实,吴佩剑、杨国义系郎舅关系,参加革命二人联手一文一武,英勇善战很有名气。他们组织发动群众,活动在别湖咀、套口一带,日住农户、夜宿芦林,组织了近百人的游击队,与国民党反动派周旋,在江边特支领导下威名大震,国民党县自卫队清剿多次都惨败而归。后国民党调动其桂系部队驻防九姑、许岭一带试图消灭我抗日民主力量。当年秋,桂系部队在东洪严家祠堂一带与我游击队交战时,多次战败,于是恼羞成怒,强兵压境,我方作出撤退转移决定。撤退中吴佩剑身患伤寒、高烧不退,组织安排杨国义留下保护吴佩剑。11月11日两人留宿在东洪街一农家,被当时东洪伪乡长汪兵探得消息后,密报桂系部队。约12时敌人包围东洪东街,逐家捜查。吴、杨二人终因难以敌众双双被捕。是夜敌军在伪乡政府严刑拷打二人,要他们供出我方游击队转移地点,二人受尽折磨,誓死不说。敌人又用封官许愿之计企图软化二人,又是落空。后敌人黔驴技穷,于12日在许岭枪杀二位烈士。其中还有五位无辜群众,据说他们是从二郎河挑炭到许岭出卖的山里农民。解放后东洪伪乡长汪兵被镇压了。
2014年宿松县人民政府将散葬全县的烈士集迁往烈士陵园。吴佩剑烈士也在其列。(郑英豪据实搜集整理)

宿+松 发表于 2021-7-24 22:13

{:5_170:}{:5_17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佩剑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