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时至今日,癌症仍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2022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癌症防治早早行动”
旨在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树立癌症三级预防理念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癌症早诊率和生存率,切实遏制癌症危害,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已经熟知了肿瘤这种常见疾病,但大都还是难以区分肿瘤与癌症。么肿瘤和癌症的区别到底都有哪些呢?
一是大家常知的良性肿瘤,是比较容易治疗的一种表现性包块另一类是恶性肿瘤,叫癌症。 良性肿瘤是指无浸润和转移能力的肿瘤,如我们常见到的脂肪瘤,纤维瘤等,常具有包膜或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生长缓慢,肿瘤细胞分化成熟,对机体危害较小。 恶性肿瘤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症。与良性肿瘤相比,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呈浸润性生长,易发生出血、坏死、溃疡等,并常有远处转移,造成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最终造成患者死亡。
那肿瘤发病的现状如何?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为基础,展示全球及我国肿瘤发病现状:2020年全球1929万人新确诊癌症,近1000万人死亡;每5人中就有1人将在其一生中患癌症;每8名男性、每11名女性中就有1人将因癌症而死亡;癌症诊断后5年生存人数约为5060万;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成为全球最常见癌症;肺癌仍是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 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如何?全球发病率前十的癌症分别是:乳腺癌226万,肺癌220万,结直肠癌193万,前列腺癌141万,胃癌109万,肝癌91万,宫颈癌60万,食管癌60万,甲状腺癌59万,膀胱癌57万。
癌症死亡人数前十的癌症分别是:肺癌180万,结直肠癌94万,肝癌83万,胃癌77万,乳腺癌68万,食管癌54万,胰腺癌47万,前列腺癌38万,宫颈癌34万,白血病31万。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乳腺癌发病数高居第一,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人数及死亡数居全球第一。随着其发病率“步步高升”,被肿瘤支配的恐惧感越发深入人心,防癌刻不容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患者早期没明显的临床症状,70%以上病人一确诊便是中晚期。肿瘤及早防治与发现对诊断和生存极其重要,直接影响人生存率和生命质量。于是,对于肿瘤,三级预防就是关键。
什么是癌症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指病因预防,尽量避免或减少危险因素暴露,降低癌症发病风险;二级预防指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癌症治愈率和生存率,降低癌症死亡率;三级预防指通过合理治疗和康复,缓解癌症患者症状,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一级预防:中国约45%的癌症能够有效预防
二级预防:筛查与早诊早治意义重大在表面健康的人群中,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可能有病的人与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在特定的高风险人群中筛检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患者,从而对癌症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达到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合癌症筛查,为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癌症筛查应在高危人群中开展。国际公认适宜筛查的癌种包括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而我国高发的食管癌、胃癌、肝癌,以及广东、广西地区高发的鼻咽癌,均已列入我国正在开展的人群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针对上述癌症高危人群,推荐使用的筛查方法见下表:
另外,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可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信号,应引起重视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1. 身体浅表部位出现异常肿块。2. 体表黑痣或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3. 身体出现异常感觉,如哽咽感、疼痛等。4. 皮肤或黏膜经久不愈的溃疡。5. 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6. 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7. 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8. 听力异常、鼻出血、头痛。9. 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10. 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11. 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三级预防: 科学治疗和合理康复癌症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治疗等,目前提倡多学科综合治疗。癌症治疗须前往正规医院,切忌有病乱投医,也不要相信偏方和虚假广告,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此外还应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增强自身免疫力、做好心理疏导、平衡膳食、适当锻炼、合理用药、定期复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