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仁 发表于 2022-5-1 14:05

陈汉乡库南村传承孝老爱亲好家风 倡导厚养薄葬好风尚!

        到村民的家门口,和村民唠唠嗑。话题不拘一格,内容主次分明。“夜校这种方式最接地气!”,一位村民开心的说到。


    日前,陈汉乡库南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召集村民开展了多场农民夜校,通过夜校宣传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感召力,传承孝老爱亲好家风,倡导厚养薄葬好风尚。同时,依托农民夜校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文明新风、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活动现场还向村民派发了移风易俗倡议书,并且面对面解答疫情防控、医保征缴、低保补助、旱厕改造、“小微权利”监督一点通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这种“形散神不散”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夜校的内容和形式,也增强了夜校对广大党员群众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如今农村在物质层面上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很多地方在精神文明层面却没有跟上。有的村民腰包鼓了就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特别是在老人丧葬的处理上铺张浪费、讲究排场、相互攀比,送礼金额越比越多,丧事时间越办越长,宴席档次越开越高,群众负担越来越重;有的住上了新房子,开上了小汽车,但是家中乱、院子脏,缺乏良好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有的家庭子女多,但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却互相推诿……类似新闻屡见报端,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一场移风易俗的观念更新和制度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单独有一章规定了关于老年人赡养的一些法律问题。赡养父母不仅是“孝”的要求,还是法律的要求。——村书记在夜校宣讲现场中严肃的说道。


    孝是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中华传统美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着父母健在时,尽己所能回报养育之恩,顺着父母的意愿行事,这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安享晚年,这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夜校现场,村书记号召大家除了自身正确认识孝道文化,还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孝顺父母,让孝心孝行扎根心中。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感恩尽孝,践行孝老爱亲,弘扬传统美德,“爱吾老以及人之老”,争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楷模。


    在老人过世问题的处理上,“请道士,做法事,燃鞭炮,烧纸钱,不但要花很多钱和精力,还搞的乌烟瘴气,无非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一位村民在夜校现场忍不住插话道。


    是呀,很多人对薄葬的好处心知肚明,但攀比之风让很多人在选择对已故老人厚葬薄葬时难以取舍。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在于打破思想藩篱,让人们意识到生前厚养,何必在意死后薄葬。厚养薄葬才是更理智的孝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为打破思想藩篱,陈汉乡掀起的以“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宣传活动正当其时。营造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文明节俭的丧葬之风。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库南村积极响应,立即行动,通过夜校弘扬文明新风,通过宣传栏、宣传条幅、党员微信群、LED屏幕等方式营造氛围,引导大家厚养薄葬、婚事新办、喜事简办,让孝道文化入脑入心,让敬老爱老蔚然成风,让厚养薄葬理念入心化行。下一步库南村将建立红白理事会,将厚养薄葬纳入制度框架,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号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主动传播者和自觉实践者,带头破除陈规陋习,带头刹住歪风邪气,引导农村形成了良好风俗。(方锦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汉乡库南村传承孝老爱亲好家风 倡导厚养薄葬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