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和家传,厚养典范
近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老同事家吃了一顿家常饭。茶余饭后,我和老退休党员张礼和同志进行了一次交谈。事后思量,再三斟酌,认为有必要将他家的事情简单叙说一下,尤其是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厚养薄葬”之际。亲人满座,其乐融融。听张礼和老人家讲,他上月已经年满八十五岁,老伴也有八十三了,生有四儿二女。近年来一直住在老三家里。老大和老三每人每月给最小的儿子老四一千五百块钱作为工资报酬,由他来负责“大家庭”的生活饮食。老二难些,就不出钱,但时常会捎些农家菜到县城里来。最小的还有两个女儿,春秀和秀萍,她们俩每个月也坚持要出些生活费,还主动帮忙做些洗碗拖地的家务,时常带老两口去洗头理发、买衣服,到山水公园走走,看看人家跳广场舞。从他的话语中,我能体会到那种满满的幸福,也仿佛听到了每日一家人住在一起朗朗的欢声笑语。
耳聪目明,怡然自得。他和我聊起以前的一些人和事,几十年前的事情张礼和老人家都记得很清楚,谁和谁是他介绍入的党,还有我和某某某都是他手上转正定级的。他自豪地说他的孙儿孙女和外甥们也都很有出息,都是学士或硕士研究生,在南京工作。他们老两口过生日和春节,那些孩子都会发视频、红包祝福,都非常的孝顺、懂事。
知足常乐,超然物外。张礼和老人家说这一生,他很满足。山珍海味,别人没有吃过的,他吃过;北上广深,别人没有去玩过的,他都去玩过。我同他谈到最近的热点话题“厚养薄葬,丧事简办”。他说:“这是一件好事情,我从来不信有什么鬼神,也不信道士。生死同理,有时候人死也是一种福气,丧事就是要从简从速,入土为安,回归自然。不要浪费社会资源,还让活人受累,劳命伤财要不得。”
(编辑:县委史志研究室吴恒玉 核稿: 徐学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