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斗生:多重身份 引领乡村振兴
张斗生,男,1950年5月生,宿松县程岭乡程岭村人,退休教师、志愿者、乡贤、中共党员,他远远看去和农村的老头并没有不同,穿着普通,一头白发,却精神矍铄不见老态,你只要与他有过一次交集,如沐春风般,他的一言一行都仿佛诉说着这是一位有故事、有才识、有想法的人。他任教40年,引领人才振兴。
张斗生在程岭中心小学任教40年,他教过的学生遍布全国,每年都会有学生邀请张斗生参加同学聚会,看到曾经的学生一个个独当一面,张斗生都十分欣慰,但是他却总是把家乡发展挂在嘴边,“家乡发展跟不上大城市,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人才,现在的农村只有老少,想要发展难上加难,我希望你们能够多多关注家乡、回馈家乡,毕竟你们都是从程岭走出去的。”在张斗生的教育引导下,家乡的发展牵动着无数在外人才的心,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家乡发展,在各行各业中闪烁着光芒。
“以前张校长教育我们回到家乡、报以桑梓,我们也要如此教育我们的学生,相信通过一代一代人努力,家乡会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程岭中心小学的叶老师说道。
他致力文化研究,引领文化振兴。
“我们都习惯叫他张校长,他自从从学校退休后,就一直致力于程岭的文化事业,他每天都来乡文化站图书室值班,无惧风雨,在张校长等一众老前辈带领下,我们对东乡泊湖文化进行发掘,并出版了《泊湖风情》一书。”程岭乡文化站站长石玉琴对张斗生表示十分敬佩。
张斗生不仅积极服务于文化站各项工作推深做实,除了站内各项日常工作以外,张老还不求回报地在孩子们业余时间教他们打太极拳锻身体素质、陶冶情操。近期,张斗生与其他几位退休老教师针对程岭文化再次进行深度挖掘,他们白天实地勘探、走访调查、取景拍摄,晚上查阅资料、撰写文字,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花不完的精力。
“程岭是一个有着浓厚历史文化的地方,有黄鳝咀遗址、三国古战场月山寨、汪革炼铁、宿松十景之一的凿山仙洞、程岭大鼓书、茶馆文化等等,它们都在等着我们去发掘、保护、宣传,假如我们这一代人再不行动,可能它们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从张斗生的言语中可看出,他对这些程岭独有的文化遗产持有深厚的敬意,不敢亵渎,却又如对待孙子孙女般的宠爱,呵护备至。
他是乡贤好人,涵养社会好风气。
做事冲锋在前,名利退居其后这便是张斗生的为人之道。张老的不图名利、谦逊低调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他做的好人好事乡亲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张斗生在乡里威信很高,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每当邻里有矛盾的时候,他都会热心出面帮忙调解冲突,帮助大家解决矛盾,缓和关系,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乡里创造和谐友好的环境氛围。张斗生热爱生活、团结邻里,热心帮助周围邻居解决生活中的各项烦恼与问题。“我们乡里有老人独自一人在家,张斗生非常热心,积极主动带动他一起参与各项文艺活动分散注意力,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周围的村民说起张斗生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他亮明党员身份,引领乡村振兴。
“党员身份是光荣的,我们要利用好党员身份,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更多有益的事。”张斗生曾多次这样语重心长地和年轻党员交流。
村里开展工作遇到困难,都会找张老出谋划策,共同做群众思想工作。张斗生自发做本组村民的工作,组织左邻右舍清扫马路,整理房前屋后的柴堆。张斗生更是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的拥护者,他不仅本人十分赞同丧事简办,还在群众之中宣扬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的必要性,他说服了周围一些对丧事简办抱有顾虑的同龄人。
“退休前是学生的好老师、好校长,退休后是群众的好榜样、政府的‘贤内助’!”程岭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小妹这样夸赞张斗生老前辈。(高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