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岭:“稻鳖共生”庆丰收
宿松融媒讯 秋色宜人,水波微澜。近日,记者来到地处凉亭河下游的高岭乡青云村,只见穿梭在田间地头的农民们正在忙碌着,路旁的稻鳖种养示范基地内,三三两两的农民或身穿皮衣皮裤捉鳖,或轻抚禾苗查看水稻长势。一番忙碌之后,记者见到了花甲之年的村民石玉顺。 “往年10月中旬已经开始秋收,今年整整推迟了近一个月。虽然大家会连续忙碌,但也乐此不疲。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稻田里的甲鱼进入了成熟收获期,需要在这个时候捕捞装箱。”石玉顺说。 高岭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在高岭乡连绵不断的丘陵中有连片的水田,这里种植的优质水稻颗粒如玉、透亮如珠、香味扑鼻、出饭如雪,但单纯的水稻种植,每亩的产量也就在250公斤上下。 “从今年开始,情况就不一样了。”石玉顺说,乡亲们利用原有的水塘和自然来水,翻修了稻田渠系,引入了鳖鱼养殖。稻鳖生态种养对水稻和甲鱼来说是互补的,水稻遮阴,可以为鳖鱼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保持原有的色泽和口味;甲鱼还能为稻田除虫,实践证明,“稻鳖共生”的土地肥力很足,种出来的稻谷无化肥、无农药。 据青云村支委王珏介绍,“稻鳖共生”不仅实现了宝贵水资源滋润稻田和鳖鱼养殖的“一水两用”,还使“一田双收”增加效益成为可能。80亩地出产甲鱼8万公斤左右,除去成本能卖到20余万元。出产的有机稻米,价格也是直线攀升,不仅产量提高到400公斤左右,一斤的售价也能达到10元。每亩收益25000元,真正实现了效益提升。 据了解,青云村通过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营、新型经营主体联营、养殖大户经营等方式,推广稻鱼、稻鳖、稻虾、稻蟹综合种养,水稻品质不断提高,水土环境持续恢复,生态良好、绿色循环、产业融合的发展的新型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种养双收带动产业提质增效,农旅融合带动农民增加收入,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王珏介绍,单这一项,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8万元。 “学会综合利用土地,对每一分土地都精打细算,这对于提升土地的价值具有非常大的作用。”高岭乡乡村振兴办主任杨勇说,小规模试行稻田鳖鱼套养后,套养田块的产量比纯养殖鳖鱼增产30%,除去肥料、人工等,加上种出的粮食销售价比以前贵30%,这样一来,每亩田增收1000多元。 另据了解,秋收结束之后,青云村将对田地进行升级打造,2023年村里将扩大种养面积100亩,达到180亩规模,青云村稻鳖种养示范基地将成为宿松县规模最大、投入和产出最大的稻鳖种养示范基地。(融媒体记者 司舜 通讯员 严茂椿)来源:宿松县融媒体中心
田间高效产能种养结合值得在我县广泛推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