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诗歌学会九姑诗会暨刘升华诗歌研讨会成功举办
为擦亮“中国诗歌之乡”品牌,用诗歌展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描绘新时代的恢弘气象,5月13日,宿松诗歌学会一行10余人走进“松兹小腹地,人文大九姑”,开展诗歌采风活动,并专题召开了刘升华诗歌研讨会。九姑乡党委副书记朱仁方、纪委书记夏英等领导全程陪同。采风活动中,诗人们先后走访了白马村老年助餐点和蓝莓产业基地、新安村紫薯和金丝皇菊基地、杜溪村田园宰相石良文化园和杜溪古桥、宿松县牧歌生态养牛基地等,每到一处,诗人们认真听取乡村干部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及当地人文历史、特色文化等情况介绍,领略着独具魅力的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的美丽蜕变带给心灵的宁静和震撼之感。大家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加深对新时代农村的认知,创作出更加精美的诗歌作品,助力乡村振兴。
在刘升华诗歌研讨会上,文学批评家、诗人高嗣照、朱亚夫、刘鹏程、许洁、司舜、陈丙现、子范、许韧、肖丁丁、周志全、张妙安、哑榴等就刘升华《牛屎岭》系列组诗发表了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牛屎岭》系列组诗是刘升华继2016年前后《乡村脸谱》系列组诗之后写得比较多的系列组诗,目前有一百多首,都是关于牛屎岭的人和事、草木和虫鸟、田野和庄稼。这是多年来刘升华的一种态度,也是刘升华的一种思考与期待。
与会批评家、诗人对《牛屎岭》系列组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作品真实地遵循着乡村诗的写作,可看出刘升华的诗学主张。作品没有沉溺于个人情感,而是对外部世界有着深刻的关注,文字充满生命力,让人读过印象和感觉深刻,能够引发心灵和精神的共鸣。同时,刘升华的文字也使读者意识到,在生命过程中应保持一个积极的抒情姿势,既要有肉体的感觉又要有精神的感悟,既要心存美好又要自我反省,应该创造强烈的及视感和现场感,站在一个独特的角度去推敲和提炼,用独有的语言和修辞表达出来。有评论家还认为,刘升华的诗歌写作已成为一种诗歌现象。《牛屎岭》系列组诗在地方诗歌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大家还对刘升华诗歌的意象使用展开了深入的学术讨论。
研讨会的主办方表示,选择在五月份举行研讨活动,既是对《牛屎岭》系列组诗的学术研讨,也是对真实而深情的诗歌精神的致敬。 (宿松诗歌学会秘书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