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编辑 发表于 2023-6-17 21:48

佐坝乡:扎根基层16载 群众身边的“和事佬”

     宿松融媒讯 汪永久,男,1981年1月生,中共党员,佐坝乡综治中心工作人员。  一本日志,一辆小车,风吹日晒,苦口婆心……佐坝乡综治中心汪永久十六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为人民群众调解矛盾纠纷,甘心当好群众的“和事佬”。脱下戎装换警服,出了所里进综治,环境变了,年龄长了,但责任和忠诚没有变,换岗不换心。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始终积极践行“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人生信条,默默地将自己的青春奉献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之中,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有的只是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在最基层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荣誉与光环总是伴随着他,在部队,获“个人三等功”1次、优秀士兵2次,个人嘉奖1次,优秀带兵班长1次;在派出所获“集体三等功”1次,在综治中心,其所在办公室荣获安庆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爱岗敬业,人民群众的“和事佬”。自2005年退伍以来,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佐坝乡,成为一名辅警。汪永久人虽“编外”,但责任坚决不“编外”。他凭着对公安事业强烈的责任心和对人民警察神圣职责的向往,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挥洒在公安战场上,倾注在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上。自从警以来,他始终坚持以真心换真情,有时间就深入辖区,走访辖区单位和群众,了解辖区的自然环境,区域特点、治安状况、熟悉情况。  “有警必出,有忙必帮”作为一名警察,他时刻在诠释服务人民的赤子之心。一个个走访、帮扶、救助的故事形成了属于他的警察日记。群众家里着火了,他穿着防护面罩便冲进去救火;学生放学时,他在街头巷尾巡逻执勤;有人打架斗殴,他挺身而出及时制止;邻里之间因为土地面积问题闹了矛盾,他联同国土所等职能部门同时,先把道理摆上来再融入邻里间的情谊,以换位思考的形式,通过情理法并用的方式,和和气气地让群众重归于好。  邻里纠纷、婆媳关系、夫妻吵架……在一般人的眼里,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民间小事,微不足道,但是在汪永久眼中并不是这样看,始终奔走在群众之中,为纷争群众“解心结”。“基层矛盾纠纷虽小,但却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只要是与群众有关,那就没有小事”他总是这样说。  据不完全统计,16年来,汪永久先后调解了各类矛盾纠纷240余起,及时制止恶性械斗事件3起,调解工伤事故22起、民事纠纷96起,有28对夫妻经过他的耐心调解破镜重圆,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履行协议率100%,避免诉讼率100%。       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逆行者”。2019年因为种种原因,他离开了佐坝派出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一名老党员,他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加入佐坝乡龙门村抗击疫情党员志愿服务队。龙门村目前共有常住人口400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占比较大,面对春节期间庞大的返乡人流,疫情防控的工作强度和难度相对较大,为了使疫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仅一副口罩,一件红马甲,他便成了抗疫前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疫情当前,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积极为龙门村居家隔离人员测量体温,为他们解决各类生活所需;疫情当前,在村出入卡点严格执行“外来人员一律禁入,本村居民持证进出”的铁律,逢进必登,逢人必测、逢车必查,并做好信息登记;疫情当前,他总是积极劝阻拒戴口罩、扎堆唠嗑的老年人,并耐心向他们告知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及最新动态,向他们普及防疫措施,引导居民切勿放松警惕,形成良好的防疫习惯。  2020年,受强降雨影响,安徽宿松县出现持续性暴雨天气,致使道路、桥梁冲毁冲断,电力设施冲毁,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沿湖乡镇内涝严重,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此时汪永久是一名佐坝乡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面对灾情,他又向单位主动请缨积极投身抗洪一线,装砂石、搬石子袋、铺防浪水布、值班巡逻,这一干就是42个日日夜夜。    乐于助人,公益事业的“暖心人”。汪永久不仅仅是一名爱岗敬业的工作人员,而且是宿松县新世纪公益协会佐坝联络站站长,是一名热心爱心公益事业的优秀志愿者。他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倡导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心关爱特定人群和困难群体,动员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其中,并利用周末等节假日到困难群众家中走访、到敬老院做义工,对他们进行慰问并送去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鼓励他们重拾生活信心,积极面对困难,自立自强。多年来,累计参加义工活动30余次,帮助贫困学生70余人,点滴之中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大家亲切地称呼他“公益九哥”。(通讯员 杨仁先)来源:宿松融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佐坝乡:扎根基层16载 群众身边的“和事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