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3-8-13 19:28

思恩洞的故事

1946年,19岁的湖北籍新四军战士闵启胜参加中原突围战役,为掩护主力部队向西突围,左脚踝被子弹打穿滚下山坡,后被宿松籍战友吴宗贵救起,眼看着受重伤的闵启胜无法跟上突围的队伍,吴宗贵背上战友,一路躲避着敌人的搜山队,历经三日三夜,背着闵启胜爬山涉水回到北浴乡罗汉山村,将闵启胜交由母亲及大嫂照看。当时,罗汉山周边到处都是“清剿”的国民党和保安团,为了保护好伤员,一家人经过协商后,在黑夜里偷偷将闵启胜转移到罗汉尖山上的一个山洞里养伤。这个海拔高的山洞常年水雾迷漫,洞口荆棘丛生,是吴宗贵母亲砍柴时发现的,非常隐蔽。在三个月的养伤中,吴母及大嫂每天以砍柴做掩护,上山给闵启胜送吃治伤,因无药品,吴母便用老茶树叶加盐煮水,给闵启胜擦洗伤口,再换上草药。就是这种土方法,闵启胜的枪伤康复了,并很快出山找到了部队。战争年代,国民党和保安团无数次进山搜剿,无论如何威逼利诱,甚至面对亲人被杀头,北浴乡人民没有一个做软骨头出卖革命战士。1981年,在湖北省身居要职的闵启胜经多方打听,再次来到离别35年后的北浴乡,看望当年冒着生命危险救他的罗汉山村民,寻找当年的吴母和大嫂。从那后,他每年都要带着家人来探亲,并帮助罗汉山村民往外省拓宽农产品销路,解决乡亲们的生活困难。为了纪念那段军民鱼水情,当年的新四军指战员闵启胜把藏身的“蜘蛛洞”改名为“思恩洞”,并立碑记之。而今,这里成了北浴乡红色旅游的一个景点。来源:宿松党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思恩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