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蒋国华 军民情深
红色记忆/蒋国华军民情深一一1948年解放军30名伤员在蒋家山养伤印记 上图为蒋家大屋1948年5月26日晚,中共皖西一地委民运部长、宿松县委书记傅大章,县委副书记、县长左达,中共二区副书记王振鹏等15名同志来到蒋家山找到县民主政府财粮员关扶信。傅大章说:今晚解放军皖西一分区司令员孔令甫、副司令吴国中带领基干团,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卢仁灿率领20团来到宿松,与基干团一起组织攻打破凉亭国民党驻军和二郎河的国民党军部二中队、自卫队。你赶快去组织30副担架,明天清晨出发,到二郎河、破凉亭待命。傅大章、左达等领导讲完这番话后,就下山往七祖山方向去了,留下王振鹏等15名县、区干部。关扶信把干部们分到蒋山、独山两个村各农会小组去组织担架队。两个村,共有15个农会(贫农团)小组,关扶信立即召开各农会小组长会议。虽然任务重、时间紧,30副担架还是连夜全部组织好了,立即出发赶到二郎河、破凉亭待命。一路上就听到二郎河、破凉亭方向打枪的声音,一直打到清晨。5月27日中午,傅大章派县委副书记张式楷到蒋家山。张对关扶信说:傅部长指示,一、昨晚仗打得不好,我们进攻多时未能克敌。原因是鄂豫五分区部队来援途中,在途中被国民党正规部队钳制住,没有赶上战斗,我们兵力不足,打到天亮时,国民党四十八师和二十五师分别从黄梅、太湖驰援宿松,分区部队被迫脱离战斗转移,宿松县、区干部随部队也一起从廖河向蕲春方向转移。现在形势严竣,县委意见,留你一人在这里坚持,其余的县、区干部全部随部队转移。二、派的30副担架,一会就有30名伤员要抬到这里来,由你负责掩护并组织好养伤。张式楷说完这些话就走了。于是,关扶信立即召集村长、贫农团长、贫农小组长开会。大家统一了思想,一致认为,蒋家山群众基础好,地理环境优越。蒋家大屋背靠座登石,观音崖,东白鼻子凹直下烟同坡埂,西乔麦冲埂,牛魔王埂至扇子排,南笔架山,山高林密,容易隐蔽。一定要把伤员隐蔽好、护理好。经集体研究决定,立即通知六个祖堂負责人召开会议。新屋祖堂:蒋仲珠,蒋国庆;下屋祖堂:蒋德高,蒋发高;中屋祖堂:蒋葛正,蒋福正;上屋祖堂:蒋培龙,蒋松才;曹畈祖堂:蒋艳明,蒋象明;骑骡尖祖堂:蒋喜兴,蒋友黄等参加了会议。经关扶信、村长、贫农团长、贫农小组长和参会的各祖堂人员研究决定,每祖堂负责五名伤病员的住地、被、衣、食、疗、洗等的养护事宜,一包到底,不得有半点马虎。三十名伤员立即落实下去了,并由各祖堂派人直接接送至各区域选择的隐蔽地点,石洞,或山地搭棚处。供伤病员住宿疗养期间,白天不准生火,燒烟雾,以绝对保密为原则,以安全第一,不准走漏半点风声,负责供应他们的茶、水、饭,还有清洁卫生,洗衣服等工作。各隐蔽地点配合派出岗哨,互通情报,以防敌人来搜捕围剿。散会后立即执行,上山搭棚、或打扫石洞,架床舖、按坐凳。由于工作作了全面细致的安排,下午二时左右,30名伤员抬上山来,放在蒋家大屋门口。关扶信统计一下,有10名是分区基干团的,有20名是独立20团的。这里既无医院又无医生,更无部队掩护,只有蒋家山的乡亲们,如果隐蔽不及时,被追随的敌人发现了怎么办?伤员刚到蒋家大屋稻场上,按下午的会议安排,各祖堂领头人就立即接走伤员,并安置在各祖堂隐蔽的地方。一、新屋,把伤员五名送入观音洞,地处大山头上,易隐蔽,基本上无路,只得从丛林中攀爬进去,无水源,用水要从家里带。陌生人根本就找不到的地方,由新屋蒋仲珠,蒋国庆,蒋初星,蒋水星,蒋顶星五人轮流送饭、水,每日三歺。尤其是洗脸,抹身用水,基本上是共水。衣、硼带要洗,由送饭人带回,由许的付(仲珠妻)、许金诱(国庆妻)待夜深人静后才从井中打水回家洗。白天去河边洗易被陌生人发觉,洗好后再由送饭人同时带到山上去晒。二,下屋,下午散会后,蒋德高安排二十余人上山到大屋冲后边郑家托,依托搭棚,乡亲们身背柴刀,肩扛锄头,手拿锯子赶到郑家托,砍树的砍树,破竹的破竹,劈蔑的劈蔑,挖基的挖基,锯的锯,立柱的,架梁的,割芭茅夹遮的,忙得不亦乐呼,连夜接续,在蒋加高,蒋发高,蒋国顺等带领下,高举火把,时近半夜,一间能遮风挡雨近20平方米的芭茅草棚搭起来了,并在棚内立起了木竹床舖,还架起了一个个端不动的小櫈子……待棚搭好,当晚把五名伤病员送进茅草棚里。棚下有一小溪流过,可供用水,洗衣。置一水壶,傍晚烧水,白天用。由送饭人员把衣服洗好,放在棚外晒干收用。由下屋蒋德高(村通信员)、蒋加高,蒋发高,蒋国顺四人轮流送饭。山路畸岖,羊肠小道,地理位置极为隐蔽。三、中屋,同样下午进入林深茂密叫苗竹坪地搭棚离大屋有约1500米左右远,有一小河沟流过,水可供伤病员饮用并洗抹,可置一水壶,傍晚烧水,白天用。夜里中屋把五名伤病员送往,由中屋蒋葛正,蒋福正,蒋撵青,蒋玉才四人轮流送饭,一日三餐送饭、洗衣服。山路十八弯,悬崖峭壁,,极其隐蔽。四、上屋,选择把五名伤员送往大山深处叫狗脊弯的地方靠脊背搭棚,离大屋2000米左右,棚下有一小河沟流过,可供伤病员取水饮用,并可洗用水,也可置一水壶,傍晚上烧水,白天用。由上屋蒋培龙,蒋松才,蒋松明,蒋星顺四人轮流送饭、洗衣,每日三歺。崎岖山路,极为难找。五、曹畈,选择把五名伤员送往屋西边塘冲,离曹畈屋场约1000米远的蝙蝠石洞中,石洞里面可容二十来人,靠近河边,水源极好,上面有一瀑布,可供伤病员用水、洗抹、洗衣服等。严重伤员不能动,由曹畈王奶奶帮助他们洗衣服擦身,由曹畈蒋才旺,蒋象明,蒋艳明,蒋国正四人轮流送饭,址区极隐蔽,外地人就是走到那里也发现不了山洞。置一水壶,傍晚烧水,白天用。 上图为曹畈塘家冲蝙蝠洞六、骑骡尖,把五个伤员分二人住石步挮,余下的三人送往骑骡尖代山上代坞里搭的棚里,其坞下面有清沏见底之沟水,可供伤病员饮用洗刷,由蒋喜兴,蒋爱兴,蒋桂兴,蒋玉书,蒋桂发五人轮流送饭,地区偏僻,树高林密极为隐蔽。七、石步梯,由蒋友黄、蒋坤成(14岁)把两名伤员送往猪头壳坞地石洞,洞内平坦,可容二十人活动,洞的下边有一小河沟有水,可供伤员饮用,洗刷,由蒋友黄,蒋坤成送饭,送茶、水,衣服带回由張奶奶洗后带到洞边哂干。是年5月27日起至6月11日止,这三十名伤员由以上六个祖堂挑选,指派的专人尽职尽责,悉心照顾,送饭人员以上山砍柴,以寻牛放牛为名轮流值班,早出晚归,给伤员送茶、水、饭,送的不仅是饭菜水,送的更是乡亲们的深情。其时缺医少药,更不能去市面上买药,多数伤员伤口出现红肿发炎,,又没有消炎药,怎么办,蒋培龙于是想到了许奶奶,王奶奶,因她们平时懂点小医,小药土方之类的,二位奶奶立即让人采来野菊花,千里光,败酱草之类的煎好药汤,分别送给伤员服用,一日三碗,并让用盐茶水清洗伤口,这样数日炎症减轻,伤口愈合较快。有一次,蝙蝠洞中有两个伤员,分别发高烧,出现茶水不进,饭也吃不下,呈昏迷状态,情况紧急,危急生命,王奶奶得知立即把艾叶加葱白煎好水,让人扶持着帮他们泡脚,并立即把伤寒草药,瓜子金,野柴胡,葱白煮姜汤,再加上红糖,喂给发烧战士服下,让其盖上厚被捂严实,约一柱香工夫,姓周的战士和姓张的战士出了一身汗,烧退了,神智清醒了,想吃东西。他们二人万分感谢王奶奶救命之恩,说她老人家真乃神医,是华佗再世。真是军民情深。向王奶奶连连躹躬,并紧拉着王奶奶手,直呼:您是我们的亲娘!我们怎样报答乡亲们的恩情?只有上战场奋勇杀敌,来报答乡亲们的恩情。在这16天里,伤员们享受着乡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虽然日子很苦,有的人为了伤员早点健愈,把自家的为数不多的鸡杀了,炖鸡汤、烧鸡肉送给伤病员吃、喝,邻里纷纷献出鸡蛋给伤员吃,战土们身体也恢复得很快,28人能自己走动,只有2人重伤后随队送进分区医院继续养伤。根据军分区安排,视伤员回复的情况,部队来蒋家山过端午节,并接伤员于六月十一日全部归队,乡亲们目送亲人上路,战士们依依不舍,在这既短暂又漫长的16天里,敌人进行五次围剿,搜捕,由于群众守口如瓶,敌人找不到一丁点线索,这里的人民为掩护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为养护解放军伤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块群山环绕、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涌现了很多红色革命的故事,我们后人对前贤表示深切怀念和赞扬,怀念和赞扬他们吃苦耐劳、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他们的动人事迹将永垂不朽!作者简介:蒋国华,1949年出生,陈汉蒋家山曹畈人。中共党员,原蒋山村医疗室医生。 参考资料:1、 中共安徽省党史资料从书《松涛》中共宿松县委党史研究室编。2、 蒋家山走访老人口述记录、
{:5_170:}{:5_170:} 蒋家山乡亲们为新中国宿松县政权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贡献。 蒋家山乡亲们为新中国宿松县政权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