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人 发表于 2024-1-20 09:46

二郎镇:红色领航产业兴 集体经济“加速跑”





背景与起因

    宿松县二郎镇是一个拥有3.6万人口的半丘陵半山区乡镇,辖7村1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较弱,强村富民势在必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外联老乡”,进行“输血”“造血”。二郎籍在外企业家众多,以深圳安庆商会会长、“赛博宇华”董事长金红祥和“吉祥星”董事长吴建雄为代表的从事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应用产品的研发制造者尤为众多,几乎涵盖电子产品应用全领域,而其相应的诸如数据线、充电器、电池、盖板等配套产业链的生产加工正在向内地转移,积极承接就是最好的选择和最大的机遇。为此,镇党委坚持“内搭平台 外联老乡”,围绕增强村级“造血”功能积极探索,旨在通过点燃村办电子配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这一“红色引擎”,实现强村富民助企的“共富梦”。

   工作开展情况   

    党委统筹绘蓝图。镇党委精准制定《二郎镇电子配套产业孵化发展规划图》,通过开办1个村办企业试点、打造1个孵化基地作为先行集中区,由点到面,逐步向各村孵化拓展,形成全镇电子配套产品生产加工的产业新布局,努力实现各村集体收入裂变式增长。

二郎镇产业孵化发展规划图

    支部跟办抓落实。把临时党支部建在项目上,由镇党委书记任支部书记,9名班子成员任支委,并兼任村办企业“红色顾问”全程跟办;压实主体责任,由村党总支书记任村办企业负责人,实行支委到村企交叉任职,并选派干部赴深圳和本县相近企业跟班锻炼,推动项目良性发展。


赴深圳赛博宇华集团调研

   资产整合增效益。面对发展缺厂房、生产缺车间的现状,开展固定资产摸底,对闲置学校、老旧厂房、屋舍等进行改造提升,促“存量”变“增量”。截至目前,改造闲置资产4处,出租1处,入股村企3处,使“荒地变厂地”“空房变厂房”。


数据线生产车间    村企合作促共建。项目得到在外企业大力支持,如在外企业积极参与二郎实施电子配套产业发展路径的论证,向村企捐赠生产设备、兜底产品销路,给予产业链资源支持。同时,22家电子配套产业企业与镇达成“共建、共促、共享”合作意向,3家企业与镇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建立“双向互派”人才合作培养机制。
签订电子配套产业合作框架协议


工作成效
   “一线淬炼”,干部有成长。在试办村企的实践中提升了干部参与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的能力,锤炼了村党总支促进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本领。镇村干部看到了“一子落定,满盘皆活”的发展希望,以村集体经济增收为主旨的各村“书记项目”成效喜人,坚定了久久为功的信心。
“车间课堂”为镇村干部“提能”

   产业启新,发展有后劲。建成占地1667平方米、4层7连间孵化基地1个;成功孵化村办企业2个,数据线和小电池产品的生产技术已成熟,手机充电器项目即将开工,电子配套产业正向孵化拓展区有序延伸。自投产以来,孵化基地的村办企业月纯收入近5万元,预计年收入不低于50万元,同时近百名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政企联动,合作有成效。项目落地见效引发了更多老乡参与建设家乡的热情,积极为镇村办企业引信息、找销路,有2家企业把产品的后端生产线转到了二郎,另有4家在外企业主动对接落户县经开区,并积极推介二郎孵化基地,成为二郎高质量发展的“代言人”,政企关系、干群关系更和谐。
企业家为党委政府送锦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郎镇:红色领航产业兴 集体经济“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