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凉亭中学校赋石隆重揭幕、校友总会胜利成立
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文化景观石(又名校赋石、校训石)揭幕仪式2月12日(正月初三)隆重举行、凉亭中学校友总会成立大会胜利召开
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校友总会筹备组组长邓胜荣与凉中校友总会会长王斌斌共同为凉亭中学文化景观石(又名校赋石、校训石)揭幕
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校友总会筹备组组长邓胜荣与《凉亭中学赋》作者熊良工在凉亭中学文化景观石(又名校赋石、校训石)前合影
出席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文化景观石(又名校赋石、校训石)揭幕仪式的部分人员合影
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文化景观石(又名校赋石、校训石)(长7.3米,高2.3米,重约40吨)正面
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文化景观石(又名校赋石、校训石)(长7.3米,高2.3米,重约40吨)背面
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总会成立大会
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文化景观石(又名校赋石、校训石)揭幕仪式2月12日(正月初三)隆重举行、凉亭中学校友总会成立大会胜利召开
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赋石及校友总会并记文/(编者)
公元2024年2月12日,农历甲辰年正月初三,艳阳晴空,日暖风和。今天是个好日子!
今天,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文化景观石(又称校赋石、校训石)揭幕仪式在凉亭中学隆重举行,凉亭中学校友总会成立大会胜利召开!
上午还不到八时,出席文化石揭幕仪式的人员陆续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凉亭中学校园。只见硕大无比的文化景观石的轮廓岿然雄踞在校园进门主干道右侧的文化广场上的混凝土基座之上。文化石上方覆盖着巨幅大红绸缎,似乎有点“犹抱琵琶”的意境。文化石周围摆满了礼花、礼炮。一切都准备得井井有条。
出席今天活动的有宿松县凉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校友总会筹备组组长邓胜荣,副校长、校友总会筹备组副组长李强,副校长、校友总会筹备组副组长李江等学校领导,凉亭中学校友总会会长王斌斌,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甘采平,校友总会名誉顾问陶淑喜、尹志鹏以及校友总会组织机构其他成员,凉中校友总会安庆分会会长石再华,《凉亭中学赋》作者、凉中老资格教师熊良工,文化石捐赠者凉中九三届高中校友代表,等等,共三十余人。凉中老资格教师、现年92岁高龄的张之俊老师闻讯在子女的搀扶下亲临现场,心情激动地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上午九时半,揭幕仪式主持人、凉亭中学副校长、校友总会筹备组副组长李强宣布文化景观石揭幕仪式正式开始。首先是奏国歌,嘹亮的国歌声响彻校园,庄严隆重之感油然而生。其次是鸣礼炮、燃礼花。一时间,礼炮隆隆,礼花纷纷,整个校园沉浸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之中,偌大的揭幕现场弥漫在天女散花般的花海之下,好一派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
伴着隆隆炮声,迎着缤纷花雨,邓胜荣校长和王斌斌会长共同为文化景观石揭幕。随着巨幅大红绸缎的缓缓移开,文化景观石那苍劲雄浑的硕大身躯终于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犹如猛虎踞岗、蟠龙卧波,威风凛凛,睥睨四方!随后,文化石捐赠者凉中九三届高中全体校友的代表刘结成,凉亭中学校友总会会长王斌斌,凉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校友总会筹备组组长邓胜荣先后讲话。讲话之后,出席揭幕仪式的人员纷纷兴高采烈地参观、欣赏文化景观石,并合影留念。
但见文化景观石巍然雄卧于三段式混凝土基座之上,石体威武魁硕,表面光洁平整,古朴厚重,端庄匀称,右上角稍抹。通体红中透黄、黄中泛红,乃整块天然极品黄蜡石也。文化石正面镌刻着《凉亭中学赋》,自右向左竖排,华文隶书字体,右为标题,中为校赋正文,左为落款。标题共五字,字大如盘,曰:“凉亭中学赋”;正文分为五段,计四十五列,每列十九字,字大如碗,凡七百八十六字;落款自右至左三列,其一曰:“熊良工 敬撰”,其二曰:“九三届高中校友 敬赠”,其三曰:“公元二〇二三年十二月”。背面刻着凉中校训,自左向右横排,行书字体,字大如斗,曰:“团结 奋进 务实 创新”。校赋、校训文字均以大红油漆涂描,闪闪夺目,熠熠生辉。整个排版布局、格式构架,无不精妙绝伦、恰到好处。
合影结束后,全体人员移步综合楼三楼会议室,举行凉亭中学校友总会成立大会暨校友座谈会。校友总会成立大会暨校友座谈会仍由凉亭中学副校长、校友总会筹备组副组长李强主持。凉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校友总会筹备组组长邓胜荣宣布凉亭中学校友总会正式成立,宣布王斌斌为会长,甘采平为常务副会长,凉中连续三任老资格功勋校长陶淑喜、尹志鹏、石建华为名誉顾问,还宣布了校友总会顾问、副会长、正副秘书长、各组组长及成员等校友总会组织机构其他人员名单以及理事名单。
其后,凉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校友总会筹备组组长邓胜荣向凉中校友总会会长王斌斌颁发会长聘任证书,分别向《凉亭中学赋》作者、凉中老资格教师熊良工,文化石捐赠者凉中九三届高中全体校友的代表石义海,凉亭中学新校徽及校友总会会徽设计者冯福虎(代领)颁发荣誉证书。
会议最后,与会人员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进行了一场愉快、热烈的座谈。尤其是凉中老资格校长、校友总会名誉顾问、现年83岁高龄的陶淑喜校长的讲话情真意切,对凉中的深深的爱恋溢于言表。
宿松县凉亭中学是一所创办于1958年的农村中学,位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的凉亭镇上,至今已拥有66年的光辉历史,在宿松县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宿松县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历年来为国家输送了无数的英才,校友遍布天下。
由于凉中校友以前只有各班或各届的微信群,校友之间的联络大体上局限于“班”或“届”,于是,有校友建立了涵盖凉中自建校至今全部届别老师和校友的微信群,现已发展到共三个微信群,合计人员1100多人,实现了“跨届别”“跨年代”“跨代际”的在群交流。校友们有感于宿松县的各层次的学校大都有“赋”乃至有校赋石,并且“赋”的作者清一色都是原凉中老资格教师熊良工老师,而凉亭中学反而却还没有“赋”,这不能不说确实有点尴尬。鉴此,2023年初,有校友建议熊老师也为凉中作一篇赋。这一建议得到了校友们的响应,也得到了凉中校领导的支持。熊老师在凉中任教十余年,对凉中怀有深厚的感情,经学校与熊老师面商后,仅十余天就写出了《凉亭中学赋》的初稿。
赋的初稿出来后,在合计1100多人的三个微信群中广泛地、长时间地征求修改意见。凉中老师、校友们积极参与,热烈响应,纷纷提出修改建议或意见,仅笔者本人就提了两批共35条建议(21条+14条)。结合大家众多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熊老师反复推敲,反复锤炼,字斟句酌,精雕细琢,统筹全篇,悉心打磨,终成此正文786字、在宿松全县各层次学校校赋中一枝独秀、力压群芳的《凉亭中学赋》最终版。整个征求意见、修改过程历时半年多。
与此同时,凉中老师、校友们诗兴大发,纷纷赋诗作词、挥毫泼墨,以表对《凉亭中学赋》的赞赏和对熊老师的钦佩。礼赞诗词文联书画等作品计达161首(篇/副/幅/件)之多。
赋出来了,石头呢?石头小了,不足以显我凉中气势,不足以壮我凉中声威。经与学校商议,议定成立凉亭中学校友总会,以校友总会的名义来推进校赋文化石。于是,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成立凉中校友总会。三个校友微信群也就顺理成章地相应更名为“凉中校友总会1”群、“凉中校友总会2”群、“凉中校友总会3”群。三个校友总会微信群最初从2023年8月13日起开始推举校友总会理事,着手校友总会成立的前期基础准备。接着,凉亭中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学校官方网站于2023年9月16日,正式同步发布成立凉亭中学校友总会的通告。通告中,公布校办公室联络电话以及电子版校友信息采集表,用于采集凉中自建校至今的校友的信息,以便进一步推进校友总会的成立。在长达数月的理事推举过程中,理事名单在三个校友总会群里经多达七版的更新公布,最终形成二百余人的理事名单。
其时,恰有凉中九三届高中校友打算筹办毕业30周年首次全员聚会。九三届高中乃是凉中历届校友中最优秀的届别之一,知名校友、成功人士俯拾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着一腔对母校挚爱之情,有着一颗对母校的感恩之心。九三届高中全体校友慷慨担负起向母校凉亭中学捐赠《凉亭中学赋》文化石及其系列工程的重任。此,义举也,善举也,情贯霄汉,义薄云天!随后,九三届校友在全国各地广泛地、长时间地寻觅石场、物色石料,最终锁定江西赣州一石场的此尊庞然大物之巨石。“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石却在,赣南深山处。”该巨石长7.3米,高2.3米,厚约1米,重约40吨。
校友们戏言,《凉亭中学赋》乃宿松第一赋,凉中校赋石亦宿松第一石。此言并非妄语,亦非胡言,而是有根有据,名副其实。 为凉中文化景观石(又名校赋石、校训石)及其系列工程捐款的九三届高中校友有:黄建宏、刘结成、王泽松、熊向平、万华、余庚、石义海、戴立新、陈灿坤、胡时斌、夏鹏、盛治国、余和水、王志宏、李志兵、王琳、吴裕民、陈忠、贺璇、贺四友、王轶先、贺琼、黄志刚、吴雨生、吴友华。
2023年9月28日,在理事名单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由24人组成的凉中校友总会筹备组,凉中校长、党支部书记邓胜荣为校友总会筹备组组长,副校长李强、李江为筹备组副组长。10月2日在凉亭中学召开校友总会筹备组座谈会。10月11日正式启用由著名设计师、校友冯福虎设计的新校徽和校友总会会徽。
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24年1月25日(农历癸卯年腊月十五)校赋石混凝土基座浇注完毕。2024年2月3日(农历癸卯年腊月二十四)校赋石长途跋涉安全运抵凉亭中学并一次性吊装成功。2024年2月7日(农历癸卯年腊月二十八),凉中校长、党支部书记、校友总会筹备组组长发布《凉亭中学校友总会组织机构(草案)》,王斌斌为凉中校友总会会长,甘采平为常务副会长,公布名誉顾问、顾问、副会长、正副秘书长、各组组长及成员、理事名单。同日公布凉亭中学文化景观石(又名校赋石、校训石)揭幕仪式及凉亭中学校友总会成立大会定于2024年2月12日(农历甲辰年正月初三)在凉亭中学举行。
凉亭中学校友总群、《凉亭中学赋》、凉亭中学校赋文化石、凉亭中学校友总会,在宿松县凉亭中学自建校至今66年的办学历史上都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必将永远载入凉亭中学史册;在整个宿松县的教育史上也必将留下浓重的一笔!
以石立心,传承凉中精神——在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文化景观石(又名校赋石、校训石)揭幕仪式上的讲话刘结成(宿松县凉亭中学九三届高中校友代表)(2024年2月12日)
今天是甲辰龙年新年正月初三,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由我们凉亭中学高中九三届同学捐赠的文化景观石终于落成并举行揭幕仪式,我代表九三届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借这个机会,我想说五个感谢。第一,要感谢母校的培养。因为有了母校老师含辛茹苦、孜孜不倦的教育,才有了现在遍布在各行各业的优秀莘莘学子。第二,要感谢甘采平老师对捐赠文化景观石的发心和付出。在我们计划毕业30周年聚会时,甘老师最早提议给学校捐赠一个文化石留作纪念,并得到了我们一批同学的积极响应。然而从提出想法到最终落成,中间可谓一波三折,是甘老师的坚持和付出才让这一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得以圆满实现。第三,要感谢熊良工老师无私为凉中作赋。熊老师写了很多学校的校赋,但凉亭中学赋应该是熊老师最满意的,因为熊老师曾在这里工作了很久,所以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诗画凉中,可以读到真情实感,也可以悟到拳拳之心。此赋广泛征询意见,很多老师和校友提出了诸多修改建议,可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第四,要感谢学校为文化景观石的落成提供的支持。在文化景观石的前期选址、设计、安装、揭幕等全过程中,学校领导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让我们体会到“回家”的温暖。第五,要感谢我们九三届同学的慷慨解囊和无私奉献。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同学都是积极主动地捐款,让我们非常感动。另外从文化石的挑选考察、创意设计、排版制作、运输安装等过程都体现了我们同学们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是这种精神才让凉中文化景观石完美落成。我们可能不是凉中最优秀的一届,但我们希望成为最有情怀的一届。
在毕业30年之际向学校捐赠文化景观石,我们希望她能美化校园景观,希望能在这里留住我们九三届同学的念想,更希望她能向后来的凉中学子传递凉中精神。我在凉中时,有幸得到那么多优秀的老师们给我讲授知识,传授本领,指明前进的方向。毕业后,我非常庆幸能继续得到董士虎、陈志刚、贺彩龙、李笑江、余世华等老师的指导,跟在他们身边继续学习。他们的积极向上、为人处世、家国情怀等优秀的精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从他们身上我也更深地理解凉中。今天我们把这种精神融合在文化石正面《凉亭中学赋》的字里行间,融合在文化石背面苍劲有力的“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八字校训里,融合在这块浑厚、壮观、秀美的黄腊石上,希望她能向广大的凉中师生无言地传递凉中精神,让凉中的美好生生不息。
最后,祝各位老师和校友春节快乐、龙年大吉、健康平安、阖家幸福!
在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总会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王斌斌(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总会会长)(2024年2月1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校友:
筹办了整整半年之久的凉亭中学校友总会,今天正式成立了!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是九三届高中的学弟学妹们为母校捐赠《凉亭中学赋》文化石正式落成揭幕的日子,也是九三届学弟学妹们毕业三十周年全员返校的喜庆日子。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白驹过隙,看到九三届各位学弟学妹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绩,真的为大家高兴。当看到大家毕业这三十年,为了人生的理想在奋斗打拼,如今有的人青丝变成白发,真的让我们无比怀念三十年前的青葱岁月,怀念在“凉亭河畔抒情谊、烽火山下话人生”的美好时光。
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凉亭中学校友总会的成立,承蒙校友总会全体理事的推荐,推选我来担任首届校友总会会长,我既激动又担心。激动的是感谢各位理事的抬爱,担心的是不知道能否堪此大任。去年下半年邓胜荣校长多次给我打电话转达各位理事的意见,多位老师、校友多次致电及微信讨论。综合考虑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诚惶诚恐中应允,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是从小在凉中长大的孩子,在凉中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少年时光。作为凉中子弟,我们也格外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在座的各位校友一样,也希望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让自己、让老师、让学校满意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表现出心中对于母校的爱愈加深沉。
今天凉中校友总会的正式成立,其实心情还是蛮复杂的……在这里非常感谢82届师兄周善德老师整理出凉中自建校到现在的66年的校史故事,搜罗出不同时期的珍贵文字及图片资料,在此,向周善德师兄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谢为了成立校友总会出钱出力,多次奔波北京、合肥、宿松三地的小师弟陈林校友;更要感谢母校以邓胜荣校长为首的现任校领导班子成员的不懈努力!不管学校今后的发展如何,刻在每一位校友心中对母校的记忆是永远不变的。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各位校友为母校的再次腾飞尽一份力。 谢谢大家!
在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文化景观石(又名校赋石、校训石)揭幕仪式上的讲话邓胜荣(宿松县凉亭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校友总会筹备组组长)(2024年2月12日)
尊敬的各位老前辈、老师们、校友们:
大家上午好!
天地春晖近,日月开新元。今天是大年正月初三,首先,我代表凉亭中学全体师生向大家拜年,祝大家龙年大吉,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时光来到凉亭中学参加文化景观石揭幕仪式,我提议,让我们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关于校训石、文化石建设,学校可谓是谋划已久期盼已久,校友们也派出专班多方寻找,最终在赣南腹地觅得此石。这块文化景观石是一块形成于数亿年前地质运动的巨石,经过亿万年的风雨洗礼,质地坚硬刚毅,纹理清晰可见,包浆浓郁厚实。文化石长7.3米、高2.3米、厚约1米,于2024年2月3日(腊月二十四)运抵我校并吊装成功,重约40吨。
我们把校训刻在石头上,就是希望全体凉中毕业生牢记母校文脉、牢记自己三年的奋斗历程,在走出高中校园后继续发扬“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精神,就是要全体教职工传承校史光荣,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造就一批批合格高中毕业生、一批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化景观石东北面是校训,所以它又叫校训石。校训是一所学校内所有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学校的文化核心与灵魂,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映射;校训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向,它体现着学校的办学品味、办学境界及办学追求与特色。
凉中的校训为“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团结指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奋进指奋发有为,阔步前进;务实指脚踏实地,小事做起,务求实效;创新指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勇于创造,苟日新,日日新。
文化景观石西南面是《凉亭中学赋》,因此文化石又叫校赋石。《凉亭中学赋》正文786字,由原在我校工作过15年的熊良工老师所作,后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形成最终稿。熊老师是我县知名作赋大咖,中国诗词学会会员,宿松县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编委,大家所知晓的《程中赋》、《宿松中学赋》等等均出自熊老师之手。我提议,让我们为熊老师热烈点赞!
最后,我要感谢九三届校友,是你们的义举让母校凉中结束了没有文化景观石的历史,文化景观石的落成,给校园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使得校园在美丽的基础上更突出了主题,也为学校文化建设又增添了新品质。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热烈祝贺亲爱的母校宿松县凉亭中学文化景观石揭幕仪式成功举行文/贺东久(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校友总会顾问)
热烈祝贺亲爱的母校凉亭中学文化景观石揭幕仪式成功举行!由于忙于俗务,没有亲临母校见证这庄严神圣的一刻。向领导和同学们深表歉意!祝愿母校在新的一年里,福暖四季,龙翔九天,取得教学升学双丰收!
凉中九三届高中同学会捐建校赋校训文化石揭幕仪式
文/甘采平(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老师、第15任党支部书记、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
校赋雄文勒石山,八字校训格物裁。承前启后凭此有,抱朴蜡石舒胸怀。
东风第一枝•正月初三观凉中文化景观石揭幕感怀文/胡方明(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校友总会理事)(20240213甲辰龙年正月初四晨于杭州小营门)
才是新春,龙福节序,风光凉中无限。故园梦阻烽关,校友情分堪赞。赋石立就,新剪彩,遥牵萦念。鼓与呼、频添掌声,争羡酒香心暖。
情未了,陶公诤言。梅花绽、春风拂面。桃李不言凿壁,下自成蹊杏苑。校园重游,且放慢、水墨笔笺。此心安处忆吾乡,飞越烟雨江南。
宿松县凉亭中学文化景观石揭幕及九三届高中30年同学会有感文/石义海(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校友总会副会长)
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文化景观石于2024年正月初三上午10时荣誉揭幕!
从文化景观石的筹划,凉中赋的精酿,得到许多老师、校友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熊良工先生作赋,甘采平先生献策,王斌斌会长致辞,周善德秘书长、陈林董事长的亲力亲为,凉中邓胜荣校长的大力支持,我们九三届同学的热情捐赠……
文化石的顺利落成,是凉中具有历史性,标志性的,可以载入校史册。凝聚了我们几代凉中人,凉中学子对母校的感恩之心,敬仰之情!
值此文化石落成和新春佳节之际,祝母校秉承团结、奋进之训导;高举务实、创新之精神,发扬光大!
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祝各位校友事业高升,四季顺遂!
题凉中校赋石文/夏云南(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校友总会理事)
银钩玉版笺,骈俪赋珠联。不是寒山石,犹存绝代篇。
赞凉中校赋石揭幕文/王金良(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
峰南松滴翠,往迹梦如新。犹藉他山石,登枝揽霁云。
咏凉中校赋石文/刘在金(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艺术生评委)
色调帝皇中国红,赋文镌刻费良工。九三届友情无价,善德千秋积此中。
作者注:皇家颜色为黄,指石色,中国红指字色,实指。写赋也难,刻字也费工,既实指工匠,亦暗赞熊良工先生。此校赋石是凉中九三届高中校友捐献的,既是感恩之为,也是积善积德之举,激励后人,情在其中。同时也暗赞校友善德之功。其它人名未嵌入,敬请理解。你们的功德无量。
记母校文化石揭幕文/胡接枝(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校友总会理事)
甲辰初三日吉,
三任校长出席。
名宿新秀竞亮相,
还有专职书记。
九时礼炮鸣起,
奇石脱锦傲立。
良师雄赋勒正面,
背衬办学旗帜。
灵山秀水滋养,
师生同心协力。
九三学友齐捐资,
凉中精神永志。
凉中校史不朽
文/甘采平(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老师、第15任党总支书记、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
办学不求功名,
播种岂问收成?
三十修炼终回报,
各行各业精英。
慰我心情,
暖和凉中人。
天地写正气,
校赋酿精神。
一代代人传承,
一世世加劲。
校史不朽,
吾辈高声吟。
赞母校凉亭中学文/王永明(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校友总会理事)
离开母校五十秋,岁月峥嵘力创优。毓秀钟灵教不倦,芬芳桃李遍神州。
临江仙▪母校凉中文化景石揭幕有感文/陈丙现(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2024.3.10于宿松县凉亭河)
陡然世过断剑,
川流终归海逢。
集回母校作揖奉。
亮阳携山鼓,
彤笑映地红。
金石揭幕壮观,
文化校训钟鸣。
赋智育人翼长空。
英才谱入录,
桃李与荣同。
编者注:陈丙现,男,安徽省宿松县凉亭镇人,安徽省诗词协会法工委副主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文学期刊和国内各级报刊、网站,著有个人诗集《尘埃的高度》。
凉中,春天相聚再集合文/陈丙现(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2024.3.10于宿松县凉亭河)
坐拥平山,肩联峰火
青春燃燃,蒸腾一群群英鸽
一路御旧鼎新,荣耀花盛
一路暮鼓晨钟,砥砺奋进
如今,新容新貌新未来
这就是我母校——凉中
大笔续写新一页
我们来喽,不屑花甲的师友
春天相聚,再次耿耿铭心的集合
追寻啊,当年勤学励志身影
难忘啊,师长落下的汗滴和粉笔末
凉中,青春群旗簇拥着你
明天,典树未来更开拓
凉中校赋石赞文/胡方明(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校友总会理事)
坐拥愿平山,肩联烽火巅。春天再集合,歌咏临江仙。
赞凉中校赋石揭幕文/胡方明(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校友总会理事)
良工敬撰凉中赋,七百八十六字句。天然极品黄蜡石,校训励志百年树。
石头记文/祝祥学(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九〇届校友、校友总会副会长)(2024年春)
我的母校凉亭中学,校园内有两种石头。一种是大石头,另一种是小石头。
小石头很多,但带名字的不多,印象中有两块:一块刻有“馥馨”二字的小石头,卧于后围墙墙根,是八二届校友所赠两株金桂树的命名石;另一块则隐于综合楼正前方的园林中,由大理石锻造而成,托起一块小型雕塑,上书“硕果”二字,便成了它的名字,这是九〇届校友在二十周年聚会时所立。大大小小的石头,或在地上只能称之为石子;或只有当劲风摆动丰茂的草木,才能微露些许峥嵘。
大石头不多,准确地说只有一块。它很大,大到七米三见长,二米三净高,巍巍然雄卧于基座之上,俨俨然虎踞于校园之中,厚达一米,重约四十吨,光洁平整外透刚毅轮廓,古朴厚重中现灵动端庄。甲辰之年,正月初三,艳阳晴空,日暖风和,九三届校友代表回母校举行捐石仪式,与新老师生及校友总会有关人士共襄盛举。
自从有了这块大石头,凉中的校友们便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校友总会、分会,校友群林林立立地成立了,这大抵正是这块大石头的神奇力量。
此时,我便忍不住在想,一块石头真的有那么神奇么?人类与石头,到底是不是真有着一种不解之缘?
最早的大石头,应该是女娲娘娘补天之巨石。传说盘古想开辟天地造就人间,然而,当时天上还有个大窟窿,如果不补上,说不定哪天就会有灾难降临于人类。于是有女娲氏,历尽千辛万苦炼成五彩巨石,补漏苍天,至今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亿代相传。
原来,石头之于人类,自远古就深根于人类的思想,早已融入到了血液与灵魂深处,延续至今。这只因有那块石头的精神,伟大而又坚贞,甘愿奉献而又富有灵性。
让我们灵魂更为触动的,则是一部《西游记》经典中的孙行者。儿时我便在思考,为何变做孙悟空的偏偏是一块石头?长大后方才明白,原来,我们的生命起源,是石头;成大后要消除自我心魔,只有把自己当成石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也能不畏艰难向着目标毅然前行的,依然只有石头……
西汉时,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了一部《淮南万毕术》,“丸石于宅四隅,则鬼无能殃也”,意即在房屋四角各埋一块大石头,就能驱鬼辟邪。可见,能镇宅,自古公认的只有石头。这种习俗,在我国至少已流传了2000多年!立于屋后、路口要冲的石敢当,置于大门前两侧与桥梁上的石狮,无一不是石头。
当一块石头,雕刻了画像图腾,或篆刻上行书楷体,那这块石头仿佛就是赋予了生命。
我们去泰山看日出,其实是在朋友圈里发一张山边刻有“泰山”两个字的石头,代表自己到过泰山;我们去三亚观海潮,其实并没有到达天与海的尽头,只是海边那一块巨大的血红色的“天涯海角”四个大字,让我们感受到了。
是的,无论在哪里,到何方,总能在不经意间,突然有一块石头,上面或大或小有些许字,让我们明白了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
母校的这块天然极品黄蜡大石头,当然少不了文字。细观之,背面有字大如斗,曰:“团结 奋进 务实 创新”,是为凉中校训。正面则自右向左竖排,华文隶书,字大如碗,原来是熊公大作《凉亭中学赋》,凡七百八十六字,大红油漆涂描,闪闪夺目,熠熠生辉,精妙绝伦。
这块大石头,就此成了凉中的“文化石”、压舱石,再加上一曲大气磅礴的《凉亭中学赋》,遍观宿松全县各层次学校,一枝独秀、力压群芳。为此,凉中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甘采平先生和诗一首:
办学不求功名播种岂问收成三十修炼终回报各行各业精英慰我心情暖和凉中人
天地写正气校赋酿精神一代代人传承一世世加劲校史不朽吾辈高声吟
岁月的迁延变换,时代的云卷云舒。我们无法去洞晓母校未来的桑田沧海,但有此一块大石头,它一定能永远地立在那里。于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能心安、气定、神闲。
它是一块大石头,而我们就是那一块块的小石头。
物质贫瘠的那个年代,体育器械同样奇缺。儿时在学校玩有一种游戏叫做“磕粒”(宿松方言),在凉亭河里捡来七颗小石子,在泥地上就能胜负开心得不亦乐乎。未曾想,长大后我们的人生历程,又何尝不如同这一颗颗小石子——一颗、二颗、三颗、抛起、落下、打个滚、再抛起……
当初,女娲补天用的是炼就的大石头,而落下的是一块块小石头,这些小石头造就了一个个男人女人。其中,一块顽石变成了通灵宝玉,他就是贾宝玉。曹雪芹先生将那段历尽世间辛酸悲欢的故事,记述成了一篇文学巨著《石头记》,即我们都知道的《红楼梦》。
这一块块的小石头,似一幅画,更似一首歌。这一块块的小石头,聚如一团火,散则似满天星。一块块的石头,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或辉煌闪耀,成为丰碑;或默然沉寂,甘作基石。他们都是深邃的、坚贞的,有着故事的,有着一个个美丽传说的。
这一块块的小石头,只因,他们的母校,有一块大石头,永远、永远、永远地立于并不太巍峨的烽火山一隅,并不甚壮阔的凉亭河边的一片热土之上,守卫与传承着母校的文化,为他们呐喊、加油,还唱着那首古老而又新奇的歌谣:
石对校的爱就像蓝的海虽有万千语不知怎么去表白嗨!你在哪儿嗨!我看不见我是一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你的影子已看不清我还在寻觅当初你在母校的笑容我是一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百年以后繁华落幕我还在风雨之中为你等候守~候~
一半校赋咏流年 一半励志许清简——写在凉中赋暨校训文化石落成之际文/胡方明(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校友总会理事)
一阙新词,或一首文赋,温婉心事,如莲水墨,烽火佳人,几许清寒几许梦,香染着红尘锦笺。趁着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拂过沾花欲湿杏花雨,捡拾一些凉中校园的思恋入花,入雨,入烟尘,和着一缕香,心底开出一簇玉兰花,独雅着这季素锦华年。凉中校园添新景,文化巨石终落成。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嫣然如昨,将指尖渐瘦流年,交与阳光,晾晒,风干。那些美丽,依然如花般,在生命枝头摇曳。蘸一笔墨香,将如花开过的时光,融入校赋,典藏。等寒冷之时,拈一片冬的雪韵,给曾经一个温柔的怀抱,温一壶皖蜀春取暖。
感恩凉中,流年里所有的遇见。时光荏苒,那些被光阴遗落的朝花夕拾的金色稻穗,终会沉淀成最美画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春风十里,不如有你,淡浓相宜。袅娜娉婷,一曲不离不弃的筝音。那些只争朝夕,囊萤映雪的日子,那些骊歌惜别,芳草碧连天的场景,在一抹嫣然执着里,永恒。相伴辘轳井吊桶的升降浮沉,走过风雨过后见彩虹。一些注定的缘分,总会在注定的红尘渡口重逢。来,或不来;见,或不见,都在那场恰同学少年倾心里,温暖了生命所有沧桑的旅程。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喜欢用一颗最真挚的心,写一些最平凡的文字,铭记我平淡流年里的姹紫嫣红。或许,天涯海角,咫尺之遥的相守,不如相见一面。此心安处是吾乡,安然自若,坚若磐石,一场宿命的清浅。生命里,总有一些指尖的清欢不可替代。
长相思•赋石励志春又归文/胡方明(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校友总会理事)(20240323星期六甲辰龙年二月十四于D5526芜湖-马鞍山高铁上)
春雨飞,春花飞,赋石励志春又归,愿平横翠微。
茶一杯,酒一杯,烽火紫气梦芳菲,锦鲤卧浅随。
浣溪沙•烽山可改旧云裳文/王金良(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校友)
曾为肚饥翻过墙,游娱误了读书郎。烽山可改旧云裳?
剩有疏狂还似故,怎堪白眼几彷徨。春山人外两苍苍。
有修改{:5_170:}
增加大量诗文图片。{:5_17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