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宿松过大年”丨刘喜:春节的回响,宿松的欢歌
在宿松的土地上,春节的钟声已经敲响,腊月的寒风中夹杂着新春的暖意。我站在家门前,远远望着那条新通的高铁线路,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喜悦。今年的春节,对于我们这个老家在黎冲村的家庭来说,意味着更加便捷的团聚。我的孩子们,这些年在浙江的高校里教书育人,将乘坐高铁,轻松地回到我的身边。癸卯年腊月廿七,家的温暖在宿松东站显得格外亲切。我的儿媳、孙子、女儿、女婿,还有那个活泼的外孙,他们一大家子,穿越千山万水,终于回到了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看着他们,我的心情就像这春节的阳光一样,温暖而明媚。我记得,那些年,我们这里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泥泞的小路,低矮的茅草屋,生活的艰辛难以言表。
而今,家乡的变化让人瞠目结舌,路灯照亮了夜晚的村庄,轿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家家户户的生活都焕然一新。我自编的小调,唱出了这些年来家乡的巨变,孩子们听了,也是感慨万千。腊月廿九,天气晴朗,雨雪终于停歇。孩子们在院子里散步,抬头望着星空,感叹家乡的美好。他们在大城市中已习惯了喧嚣,却依旧怀念这里的宁静和纯净。我听着他们背诵的短文,心中充满了骄傲:“晴朗的夜空,繁星满天。
有在当空炫耀的,有在天边眨眼的,她们多而不挤,密而不乱,各在自己的运行轨道上闪闪发光。”除夕夜,爆竹声声,烟花绚烂,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这个特别的时刻。大年初一至初四,春风送暖,阳光明媚,孩子们提议出门走走,看看家乡的变化。我们一起去了“怡花湾”的花卉苗木基地,温室大棚,孩子们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在温室大棚中,小孙子坐在“手推车”上,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稚嫩的小手伸出去,想要触摸那些五颜六色的鲜花。他的母亲急忙伸手拦住,宝宝似乎很懂事地摆了摆手,表示鲜花只能欣赏,不能摘下来。这一幕,让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温馨和幸福,这是生命的延续,是家族的未来,是我们这片土地上新生的希望。午餐时,我们品尝了自家的土鸡蛋、黑猪肉、龙感湖的鱼,还有自家种的蔬菜。孩子们一尝就知道,这是真正的乡村农家菜,没有农药残留的纯天然食品。
我的儿子,那个在大学任教的孩子,他告诉我们,这一切的美好,都源于我们优良的生态环境。看着孩子们在这片土地上欢笑,我心中的喜悦无法用言语表达。春节归家,不仅是身体上的回归,更是心灵上的归宿。家乡的变化,家人的团聚,这一切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无论世界如何变迁,家,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而当孩子们在小溪边吟诵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知道,这不仅是对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松兹街道乡贤文化研究分会 刘喜)
本期编辑:王志淮来源:宿松文学
宿松是游子的根,根系发达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