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淼 发表于 2024-6-4 21:37

妙笔生花: 古代判词之精妙

       妙笔生花:古代判词之精妙
                   浩淼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汉字更是远源流长,含义之深、用途之广。我国古代法官审案判案的判词多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把案例分析得清楚、明白,达到了炉火纯清的程度,教育意义也极其深刻。
       从前,有仲仁、仲义兄弟俩。乃沧州一大户官吏之子,其父腰缠万贯,家产颇丰,称得上当地闻名遐尔的殷实人家。其兄仲仁饱学诗书,乃地方秀才;其弟仲义为翰林院士。其父生前多次教诲兄弟俩要和睦相处,千万别为家产而同室操戈。否则,将其家产转移或赠予他人。兄弟俩都表示:愿意共度人生,共建家业。
      其父不久将与世长辞。祭奠先父之后,兄弟俩就把父亲的教诲忘得一干二净,争论步步升级,还为多分家产、家业而操戈。但兄弟俩必竟都是闻名遐迩的文人,过分动武有失体面。便各写一份状词呈往沧州府,沧州府衙经过彻底调查了解之后,便在兄弟二人的状词上挥毫批阅:“鹁鸪呼雏,乌鸦反哺,仁也;鹿得草而呼其群,蜂见花而聚其众,义也;羔羊跪乳、马不辱母,礼也;蛛蛛结网而得食,蝼蚁避水而塞穴,智也;燕非社而不至,鸡非晓而不鸣,信也;人为万物之灵,岂无一德!兄通万卷,全无教弟之意;弟掌六科,焉有伤兄之理;仲仁者而不仁,仲义者而不义;兄弟同胞一母生,祖宗遗业何须争;一番相见一番老,须知手足在人间。知此而不知手足之情者,乃禽兽不如也。”
       兄弟俩接过判词,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抱头痛哭,随后各反思自己的言行,对照判词一一反省,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为了一点祖业竟如此不顾手足情义,怎对得起先父?岂不是枉为读书之人?从此,兄弟俩立下誓言:永不分家,亦不为财心所动;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廉政律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同心协力,在兴建家园的同时,为国效力,为民作贡献!可见,法官的道德素养、文化底蕴、审判方法、技巧都非同凡响。从而,流芳千古,青史扬名。

925737150 发表于 2024-6-11 08:57

文官把笔耍,武官跑死马;这就是文与武管的区别

925737150 发表于 2024-7-7 10:31

古代法官文化底蕴丰厚深厚,语言精辟,又有人性化关爱模式。关爱真诚至极

925737150 发表于 2024-7-19 13:20

此文显现出古代法官有着高超的文学艺术和渊博的法律知识。不可否认,无法质疑

浩淼 发表于 2024-9-15 11:03

925737150 发表于 2024-7-19 13:20
此文显现出古代法官有着高超的文学艺术和渊博的法律知识。不可否认,无法质疑 ...

从古至今,法官的判词精妙绝伦,逻辑严密,言简意赅,演绎推理性很强,让人无可辩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妙笔生花: 古代判词之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