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仁 发表于 2024-6-23 22:43

北浴乡苏早明:和美乡村建设里的“泥瓦匠”

 宿松融媒讯 苏早明,1983年出生于北浴乡罗汉山村。这是一个“盛产”泥瓦匠的村落,以前村里有超过半数的青壮年靠砌墙为生,砌墙这一门手艺,养活了村里上百个家庭。

  苏早明一家也是“砌筑世家”,从爷爷辈起就是泥瓦匠,叔父、姑父以及老表都是当地的老砌筑师傅。在苏早明很小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父亲便离村打工,他成了留守儿童,上学期间,他成绩次次排倒数,是班里的“学习困难户”。  “那时候大家都说我以后肯定没出息。我就想着,在学习上我不能给父亲争脸,但我很能吃苦,肯劳动,我想干活赚钱也能为家庭减轻点负担。”就这样,在家庭遭受重大变故后,15岁的苏早明初中辍学,他被家人送到了湖北省蕲春县向桥乡,去那里拜师学艺。

  在三年的拜师学艺后,苏早明便被家人带到了江苏省常州市,来到建筑工地。谁能料到,在灰尘与泥土搅拌的工地上,苏早明萌生出了勃勃的兴趣和干劲。初到工地时,苏早明由于学艺不精,没经验、没技术,连砌筑的资格都没有,只能从“小工”做起,干纯体力活,不仅累,挣得还少,但苏早明得兴致勃勃,和灰浆、担泥沙、挑砖头……不管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一天干活超过10个小时,也从不喊“累”。  他人眼中的辛苦,恰是苏早明的兴趣所在。得空的时候,苏早明总跑到老师傅身边,以“帮忙”的名义暗暗学着老师傅的手艺,很快,苏早明就开始砌墙。从简单的砌筑到“架角”“放线”,渐渐地,他掌握了所有的泥瓦工手艺,也展露了泥瓦匠天赋,他对砌筑有着特殊的执拗——墙横纵两向的缝隙一定要控制在1厘米的标准以内,砖面要清清澈澈不沾水泥、不抹粉才可示人。  2006年10月,在常州打拼苏早明得知家乡正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他便义无反顾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用自己精湛的技术投身家乡建设,因为对每一项工作都亲力亲为,每一处细节都认真把关,成熟的技艺加上严谨的态度,让苏早明在北浴乡以及周边乡镇,乃至全县所有乡镇都享有口碑,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主动找上门来请他帮忙盖房子……从业27年以来,苏早明从几乎一张白纸入行,到后来成为传统建筑设计、传统建筑修复、砖混(砖木)建筑砌筑、抹灰、粉刷样样精通的技术能手,已实施400余户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隐患整治、200户一般农户农房新改建、铺筑生态停车场1000平方米、打造各类景观园林60余处,实施改厕工程200余户,施工质量达标,老百姓满意度较高,正因为如此,他现在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乡村工匠名师。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繁华,方能获得成功。正是这段特殊的经历,让苏早明对瓦工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热爱。谈到未来打算时,苏早明坚定地说道,“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而且这份工作时间长且又很累,每天做着重复的事情,心里多多少少都觉得烦躁,工匠技艺传承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坚持。即便如此,我依然要激励自己不断成长,不忘‘工匠精神’的初心,简单爱,爱我所爱,才能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为罗汉山村和美乡村建设贡献绵薄之力。”(通讯员 苏泉)

来源:北浴乡、宿松融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浴乡苏早明:和美乡村建设里的“泥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