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编辑 发表于 2024-7-6 17:33

北浴乡:因地制宜走出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宿松融媒讯   北浴乡国土面积49.73平方公里,山场面积56000亩,海拔200至1000多米,作为山区有着海拔地势高、森林覆盖率广、昼夜温差大等天然优势。近年来,北浴乡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多措并举探索走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路径。
       北浴乡迎宾村对珠宝寨生态茶园实施有机改造,推进“绿色品牌”生态茶园建设。近年来,迎宾村立足“高山、净土、生态”的资源禀赋,做强绿色产业,做优绿色产品,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庄园、茶山变金山”的发展思路,打造迎宾村精品好茶,不断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提升迎宾村茶叶知名度,做大做强有机茶产业,有效带领茶农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擦亮以绿色为底色的有机茶品牌。2017年注册“迎宾翠茗”商标,并荣获市级无公害荣誉称号、安徽省第十一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金奖。茶园每年产量超30000公斤,干茶产量超7500公斤。年收入六百多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四千多元。
       北浴乡廖河村有着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打通产业“动脉”,增强“造血”能力,利用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等得天独厚的条件,盘活大量闲置土地,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重点培育,规模化种植白及、黄精等中药材,带动群众致富,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廖河村中药材种植户达65户,累计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310亩,其中黄精190亩、白及120亩,直接带动80余名群众务工就业,年总产值达160万元。
       北浴乡廖河村古戏台为廖氏祖先所建,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重修,台上正中横梁上有嘉庆二十年、学远、善长、济川、义英修等字,初称“报赛神台”,主要供族内青年子弟演唱“目连戏”,后形成黄梅采茶戏,成为三省五县艺人荟萃献艺之地。该戏台对研究黄梅戏等地方戏曲的源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新时代,这里不仅是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更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处主要载体。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北浴乡紧握特色产业发展这一“密钥”,坚持系统化、差异化、项目化思维,统筹空间布局,优化要素配置,全力以赴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讯员 洪熙)
来源:宿松县融媒体中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浴乡:因地制宜走出乡村振兴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