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志伟:石斛为媒,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贺志伟向实践队员讲述创业经历 董万顺/摄
炎炎夏日,40度高温炙烤下的大棚里,一个身影正专注地蹲坐着,手中端着一盆石斛株苗仔细端详,他是宿松县趾凤乡南冲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贺志伟。2013年刚刚毕业一年的贺志伟,没有选择继续实习工作,也没有选择考公上岸,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到返乡创业的道路上。
“带着一点兴趣,一点家乡情怀,我就要回来。”
“一个大学生回来当农民,书白念了。在这些闲置的土地上,料他怎么也种不出来个花。”刚回家创业时,周围的村民都不理解,乡亲们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投去怀疑的目光。面对这些质疑,贺志伟选择用行动向乡亲们证明。“带着一点兴趣,一点家乡情怀,我就要回来。”谈及创业初心,十年后的今天,贺志伟依旧坚定如初。
“石斛是个种植年限较长的产业,通常是靠天吃饭。”创业之初,贺志伟就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下冰雹、下暴雨,还未开始盈利的贺志伟就亏了一大笔钱。刚刚解决天气的问题,如何高产、如何销售、销路在哪里?这些问题又层出不穷。于是他便主动走出去拜师学艺,学习高效的石斛种植技术,回来后挨家挨户去传授石斛种植技巧,引进人才,引进技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去摸索。
“我始终是农民的儿子!”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要想发展壮大,我们必须依靠农民的力量,我始终是农民的儿子!”独行快,众行远,带着情怀和兴趣前进的贺志伟,始终不忘农民的儿子这一身份,他选择将这份发展和致富的机会与乡亲们共同分享。
贺志伟组建农业农民合作社,带领乡亲们种植中草药,帮助乡亲们销售茶叶、白芷、羊肚菌等农产品,解决产品销路,同时,他扩大产业规模,充分利用乡亲们的闲置土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为乡亲们创造出额外的收入,也获得了当地村民的认可。
2021年,在广大乡亲的支持下,贺志伟成功当选村干部,愈发坚定了为乡亲们服务的道路,身为一名村干部,他以领航者的身份带领乡亲们探索出一条集体致富之路,他集合乡亲们的力量发展壮大产业,村民们在他的带领下荷包慢慢鼓起来,楼房渐渐盖起来,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是农民的儿子,就是要带着农民一起走下去。”这是贺志伟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的不竭动力。
贺志伟正在检查石斛株苗 董万顺/摄
播种乡村振兴的“种子”
有想法,有创新,更是实干家。贺志伟用一棵“仙草”石斛点亮大别山区,把大学期间学习的书本知识播撒山间,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为宿松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让每一个想法落地生根、付诸行动,助推产业长久发展。
2022年,在经历了数次的摸爬滚打后,贺志伟带领南冲村在全乡产业评比大赛中荣获第一名,曾经那些质疑的声音早已悄然不见,乡亲们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大学生读书还是有用,在志伟的带领下我们才有今天!”
“在未来,我们将会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目前我们已经规划好直播带货的新销售模式,以及为石斛、羊肚菌等产品设计线下体验式采摘,在维护好当下产业的基础上,将乡亲们的空闲土地全部利用起来,扩大规模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应。”谈及未来,贺志伟满怀信心。
贺志伟的石斛种植大棚基地 董万顺/摄
在宿松这片沃土上,贺志伟从这片土地上来,又回到这片土地上去,他将乡村振兴这颗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上,与乡亲们一起用汗水和心血,让这颗种子在宿松上生根发芽,让这颗希望的种子造福前几万户,作为一名返乡青年,他切切实实地用行动展现了自己的责任担当,用返乡创业的显著成果告诉乡亲们,他走得出去,就能回得来,更能带领乡亲们一起走出去。
石斛开花的时节悄然已过,但贺志伟在宿松这片土地上播撒的种子,正在茁壮成长,只待枝繁叶茂,开出他与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幽兰之花。(唐冠男 龚小羽 张程宏 俞玉/文 董万顺 刘烁/图)
来源:安徽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