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文旅体局:凝聚文化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宿松融媒讯 今年以来,宿松县文旅体局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围绕打造宿松文化品牌、推进文化惠民等方面,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公共文化场馆成为民众“免费餐厅”。全县25个公共文化场馆站、209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个城市阅读书房,立足自身优势,突出红色文化、传统教育、科技文化等重点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非遗展示、图书阅读、民俗文化、书画摄影等民众性文化展览和体验活动,截至目前累计服务民众767万余人次,极大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挥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送戏进万村传递正能量。今年来,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200余场次。活动开展实现目标任务与质量统一;民众“点单”政府送戏,民众满意度与精神文化需求统一,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演出剧目丰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有效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根据本地乡土特色和农民实际需求,创作出一批反映反腐倡廉、红色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等地域文化乡村振兴题材的戏曲剧目。演出中既有《梁赵姻缘》《婆与媳》《三女拜寿》等讲述平民百姓家长里短传统黄梅戏,又有体现革命信念、无私奉献的文南词《深山里的枪声》《映山红》等新创剧目。这些戏曲作品贴近生活、聚人气、接地气,通过“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服务平台向广大乡村民众传递着勤劳、善良、勇敢、坚守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质,在净化乡风民风、改变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上发挥巨大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四季村晚”实现百姓“明星梦”。“李姐吃快点,舞蹈队排练时间到了,我们得抓紧时间排练,村晚演出姐妹们要舞出最美的自己。”这是晚饭后该县孚玉镇大河社区吴大姐筹备村晚演出排练的一幕。宿松县通过“四季村晚”活动开展,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乡村在农闲期间开展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村晚”,生动呈现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促进文旅融合,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目前累计举办“四季村晚”27场次。其中宿松县“许岭灯会”巡演暨2024年安徽省“村晚”示范展示演出线上、线下服务人次达200万人次。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寓教于乐,进一步活跃了农村文艺舞台,丰富民众文化生活,营造了欢乐祥和、感恩奋进的浓厚氛围,真正将文化惠民、服务百姓落到了实处,让百姓成为舞台“大咖”不是梦。
品牌文化活动激发经济活力。注重打造民众文化品牌,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路径与举措,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品牌,依托“百姓明星送欢乐”系列区域文化活动,先后打造出“宿松香芽”茶文旅艺术节、龙虾节、百场黄梅唱响景区等品牌活动。其中第三届“宿松香芽”茶文化旅游艺术节暨“宿松滋味”品牌推介会,扩大了文旅活动品牌影响力。品牌活动开展,推动了文旅消费,据统计,龙虾节当天线上观看点击量255万,现场参加活动2200人,首日龙虾、餐饮、购物等整体销售额突破300万元。自6月21日龙虾节开幕以来,近20天内,龙虾的日均销售量高达1250公斤,总营业额超500万元,人流量累计超过十万人次。(通讯员 杨扬)
来源:宿松县融媒体中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