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公益协会赴桐城六尺巷:传承包容谦让美德
11月18日,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八十余人开展团建活动,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安徽桐城市六尺巷参观。在六尺巷,公益人代表集体重温入会誓词,那铿锵有力的初心承诺在巷中久久回荡。
清康熙年间,吴家建房占地引发张家不满,双方闹到官府,关系剑拔弩张。张家人向张英求助,张英回信劝家人退让三尺,吴家深受触动,也主动退了三尺,由此形成了六尺巷。
这条百米长的巷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精神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需深入挖掘其包容、谦让、和谐、共生的内涵,并使其深入人心。从个人、家庭,到社会乃至国际交流,让“六尺巷”精神成为行为指南,传承并弘扬其文化,营造和谐友善的环境。
这次团建活动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从而更好地迎接未来挑战。我们应将历史智慧与现代社会实际相结合,持续探索适合公益协会自身的发展与治理模式。(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 工会:文/陈昊图/贺顺义 尹朋骆平)
(下附七年级学生题记一篇)
参加团建活动人员名单:
章永松(领队)、石文霞、贺顺义、虞贤文、何仁、柏玉凤、 贺春华、廖咏留、石善俊、 高金松、沈传庆、赵荣春、洪梦洁、陈平、洪流、徐红艳、骆平、骆灏洋、陈胜昔、 贺仁生、吴应海、许双宾、 贺一平、周浩宇、张药水、袁协东、何玉明、叶美兰、邓向荣、廖九江、周玉亭、贺洵、刘娟、方小兵、洪建新、周敏、虞文乐、张泽中、张友花、曹贤举、李萍、张艳兰、张玲兰、张带花、周爱荣、徐的娇、江雪花、叶尼妹、洪应朝、尹朋,廖晓华。(会员家属和阳光户外营人员名单不在其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