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镇:文明实践之光照亮基层治理之路
宿松融媒讯 一直以来,复兴镇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通过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化移风易俗等工作内容,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支撑,全面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文明”活力。 依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吸纳口碑好、威望高、调解技巧精的法律明白人、“五老”人员、“乡贤”等加入调解员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入户走访,现场听取群众诉求、收集社情民意,及时掌握村民动态,建立网格信息共享机制,提前预警、提前介入,实现各部门之间协同联动。同时,将各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党群活动中心相结合,聚焦立足各村(社区)的图书多功能活动室、阅览室、书法室、社区养老服务站等阵地平台,配备理论宣讲室、文化活动室、科普教育室等功能场所,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化解信息台账,坚持“一事一档”原则,对排查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分类,及时梳理、建档、销号各类矛盾纠纷,对于长期未化解的积案,推动综治、信访、行政执法、派出所、司法所、法律顾问等多方力量互助联动、攻坚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24年以来,完善常态化滚动排查机制,主动发现并化解信访隐患130起,共带案下访98次,约访50次,有效化解群众诉求216件。 文明实践不仅是服务,更是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途径。复兴镇积极引导群众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在移风易俗、矛盾调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基本实现了从“政府管”到“大家治”的转变。此外,还积极推动文明实践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了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为让文明实践活动真正贴近群众,复兴镇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上门走访、线上收集等方式,精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不断优化完善矛盾纠纷回访制度,共开展“一对一”回访60余次,引导当事人运用正确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为群众解开“心结”。 在政策宣传方面,开展“小板凳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解读政策法规;在文化服务方面,组织戏曲下乡、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民生保障方面,针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关爱帮扶活动,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农村精神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基层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一系列精准服务,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对基层治理的认同感也日益增强。(通讯员 燕晖)来源:宿松县融媒体中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