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宿松罗汉尖!
久闻罗汉尖之名,在一个春光灿烂、花草芬芳的日子里,我带着儿子,邀约一对同学夫妻,一同向着罗汉尖进发。内心洋溢着激动与期待,同行之人也都兴致盎然。罗汉尖,傲立在宿松西北角,素有 “大别南来第一峰” 的美誉,是宿松的最高点。此地地势险要,处于吴楚分疆之地,皖鄂两省四县在此交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动人传说:从前,这一带饱受东海龙王三太子引发的水患之苦,百姓苦不堪言。玉帝听闻后,派遣罗汉前来庇佑。罗汉心怀慈悲,抛下袈裟,袈裟化作连绵山脉,原本一马平川的大地耸起巍峨山峰,从此水患绝迹。当地人为感恩罗汉的恩泽,便将此山命名为罗汉尖。元末,民众在此筑寨,守护一方安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在此扎根,建立革命根据地。如今,为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罗汉尖已成为声名远扬的红色历史宣传基地。
怀着对罗汉尖的无限憧憬,我们四人在花亭镇花凉村会合,正式开启这段旅程。一路上,景致如同一幅徐徐铺展的田园长卷,小街、错落的屋舍、广袤的田野、潺潺的河流一一映入眼帘,交织成一幅质朴动人的乡村图景。
车子驶过一段河坝后,开始蜿蜒爬坡。起初,坡度较为和缓,这里是田野与山峦的过渡区域,道路如蛇般蜿蜒曲折,依着山势不断延伸,宽窄不均,并非规整的车道。道路两旁,树木与翠竹遮天蔽日,形成一片绿色的穹顶。偶尔,能在树竹的缝隙间瞥见几处房屋,它们或隐匿于山洼的平坦之处,或突兀地建在路边相对开阔之地。屋与路相互挤压,营造出一种车随时可能撞上去的紧张氛围。尽管路况不尽人意,但风景美得惊心动魄,空气清新得仿佛被大自然精心洗涤过,带着草木的芬芳。途中,我们偶遇几位山民,他们衣着简陋质朴,脸上绽放着憨厚的笑容,宛如春日盛开的花朵,纯粹而又温暖。
车子行至半山腰,坡度愈发陡峭,道路愈发逼仄,弯道也如迷宫般增多。车子艰难地攀爬着,我的心中不禁涌起诸多忧虑:车要是上不去该怎么办?要是突发故障又该如何应对?刹车要是失灵,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这些念头如影随形,时不时让人心悬到嗓子眼。好在车子虽一路颠簸,最终还是有惊无险,让人长舒一口气。这不正如我们的人生吗?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常常让我们患得患失,可每次不都能安然度过吗?当然,只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就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在如此陡峭狭窄的山路上,会车无疑是最让人头疼的难题。就在前往罗汉尖的途中,我们遭遇了会车困境。在一个峰回路转、视线受阻的地方,一辆下行的车突然闯入视野,瞬间,车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大家死死盯着路况,小心翼翼地操控着车辆,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与危险博弈。稍有差池,或是刹车失灵,就可能坠入万丈深渊。我一点点小心地倒车,紧张得手心直冒冷汗。幸运的是,车后不远处有一个会车点。经过几次艰难的调整,终于让出了通道,下行的车子鸣笛致谢后缓缓通过。我暗自庆幸当初学开车时没有偷懒,面对这种惊险情况,没有扎实的技术还真难以应对。
车子越过险峰,下到峰谷,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这里茂竹成林,清风徐徐,带来丝丝凉意,刚才的紧张与担忧瞬间烟消云散。我们放慢车速,尽情欣赏这深藏于山间的绝美景色。据说,罗汉尖一带拥有各类山林万亩,我们眼前便是一片极为壮观的竹海。粗壮高大的毛竹,犹如一柄柄利剑,笔直向上,直插云霄,仿佛要与山峰一争高下;观音竹庄严肃穆,俯瞰天下,宛如心怀慈悲的菩萨;罗汉竹的竹节鼓起,恰似罗汉大腹便便的模样。微风拂过,竹林沙沙作响,仿佛众仙在低声私语、互致问候。置身于此,顿感神清气爽,仿佛身心都得到了净化,时间也在此刻慢了下来。
罗汉尖的另一大特色,便是香芽尖茶,它位列安徽十大名茶之一,闻名遐迩。相传,明朝药圣李时珍常到罗汉山采药,他是湖北蕲春人,蕲春与罗汉山接壤。当地山民赠送山茶苗,李时珍见此地山腰云雾缭绕、湿度大、气压高,十分适合培育良种茶,便在此悉心栽种。罗汉茶不负所望,凭借独特的口感与品质,声名远播四方。
罗汉尖更是一座红色革命教育的丰碑。在这片热血浸染的土地上,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地下交通员” 朱赛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与残酷折磨,始终坚贞不屈。即便敌人将烧红的铁条刺进她的身体,她也毫不畏惧,绝不背叛组织、出卖党。最终,她壮烈牺牲在罗汉尖的一处马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忠诚的赞歌。还有吴宗贵,心怀大义,不畏艰难。当战士闵启胜身负重伤时,他毫不犹豫地背起闵启胜,历经三日三夜,将其背回罗汉尖。为躲避敌人的搜捕,他冒着巨大风险,将闵启胜藏在一个狭小的洞穴中养伤。这个洞穴,后人称之为 “思恩洞”,承载着深厚的感恩与敬意。在那段艰苦卓绝的特殊时期,共有 596 名烈士在此英勇牺牲,他们用热血浇灌了这片土地,用生命守护了这片山河。革命先烈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用生命点燃星星之火,用生命换来了后代的自由和安宁,先烈们这种精神需要我们学习和传扬。反观当今俄乌战争、巴以战争,中东乱象让人堪忧,人类不能忘记一战二战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和痛苦,一定要接受历史教训,不要让人民再遭受战争之苦。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也应该尊重历史,以史为鉴,防范和改进人类历史中的一些错误,达成一种共识,使地球成为人类美好的家园。
如今,宿松县柳坪乡精心修复了这里的旧貌。兵工厂、战时医院、红色纪念馆宛如一位位沉默而又坚定的历史讲述者,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这些地方吸引了无数学生、工人、农民前来瞻仰,已然成为极具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当地政府更是巧妙地将这里打造成绿色旅游基地,成片的高山森林,宛如一座天然的大氧吧,让人心旷神怡。成片的茶园中,头系方巾、身着漂亮衬衫的采茶姑娘,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游客流连忘返。宿松香芽茶香气四溢,飘向万里之外;雨花菜声名远扬,成为美食界的新宠;美味的腊月炒竹笋,更是让游客回味无穷,唇齿留香。
登上罗汉尖主峰,一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云雾如一条灵动的白链,在山腰处悠然飘荡,人仿佛置身于天上楼阁,超凡脱俗。极目远眺,万物都变得渺小,湖泊水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房屋楼阁在树木丛中若隐若现,宛如世外桃源;路上往来的行人如同蝼蚁,穿梭于山水之间。此刻,方能深刻领悟到自然万物皆为天地造化,人类不过是天地棋局中的一颗棋子,不应自视过高、凌驾于万物之上。世间万物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仁者爱山,山教会我们要仁爱。父爱如山,山的厚重、朴实,承载万物;山的崎岖,提醒着我们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教会我们要面对挫折、战胜困难。山的美好,又让我们体验到生活不光有挫折,也有美好的一面 。这次罗汉尖之行在暮色中落下帷幕,虽是万般不舍,但人生本来有聚有散,这次罗汉尖之行,我们既领略了山水之美,又对历史进行了缅怀与思考。收获满满。
作者简介:章华东 , 男,安徽宿松人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三级健康管理师、“爱之源”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团队成员、宿松公益协会会员 、宿松县作协会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