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作家协会举办王浩林长篇小说《这坝这水》作品研讨会
四月的阳光温情流泻。4月26日,宿松县作家协会在县经开区富悦达电子有限公司成功举办王浩林长篇小说《这坝这水》作品研讨会。会议由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黎泽斌主持,本县知名作家、文学爱好者及相关领域学者十余人参加了活动。据了解,王浩林现为宿松县民丰村镇银行汇口支行副行长兼会计主管,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创作近三十年,著有长篇小说《青春岁月》《创业梦》《这坝这水》三部计100余万字。《这坝这水》以安徽宿松华阳河农场为原型,以农场的发展变迁为脉络,将笔触深入乡土肌理,用细腻的文字串联起几代人的青春与汗水,塑造了王武、刘牧虞、朱争斗等两代“农场人”形象。小说以一条堤坝、一汪碧水为意象,从“兢兢业业建农场”的热血,到“改革开放闯新路”的探索,再到“乡村振兴谱新篇”的壮丽,既承载着农耕文明的厚重记忆,又折射出中国乡村在时代洪流中的蜕变历程。全文共48章节28万字,发表于2025年4月的《今古传奇》杂志长篇小说专号。
研讨会上,作者王浩林分享了该小说创作的心路历程。他表示,自己对宿松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多年来对家乡的观察与感悟促使他拿起笔,希望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宣传宿松,让更多人了解宿松人民的坚韧顽强及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
随后,与会者各抒己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县文联名誉主席刘鹏程结合自己的读写经历,从长篇小说的选材、结构和语言等方面,分享了小说创作的经验和技巧。他认为,作者是一个有梦想、有毅力、有情怀的人,怀着纯粹的理想创作是一件特别幸福、非常美好的事情。
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吴垠康认为,该作品在我县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补齐了我县长篇小说创作发表的短板,展示了我县文学创作成绩,提振了大家创作信心。该作品是一部以现实题材为内容的作品,从时间、背景和地域上都具有亲近感。他指出,小说的语言要有张力,情节要重矛盾冲突,要围绕主要人物来展开情节,要善于设置悬念,倡导大家笔耕不辍,不时创作短篇小说,合理运用小说素材,增强写作信心。
县作家协会主席、省作家协会会员胡松本提出,大家要耐心阅读作品,吸取作品的精华,要热爱写作,细心观察,热爱生活。他表示,将在县作协公众号和相关媒体上推介该作品,提高作品和作者的知名度,期待大家积极撰写阅读心得。
宿松县民丰村镇银行副行长叶青宣读了本系统第一时间发布的新闻稿件,并对王浩林的职业状态和创作精神予以高度赞扬,认为王浩林将对土地的热爱和对职业的敬重融入文字,实现了金融与文学的双向奔赴,其作品闪耀着人性和时代的光芒。
陈小中、吴金旺、何晓、储刘生、熊尚怀等作家和文艺爱好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阅读感悟,对王浩林表示热烈祝贺,一致认为王浩林的作品问世在宿松具有特殊意义,是宿松文坛的大事和喜事。
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吴云涛作总结讲话。他认为,文学纯粹、神圣,能陶冶性情,文学创作者并不寂寞,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是幸福的;县作协要发挥好服务文学、服务作家、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功能,发扬帮衬作家、协同发展的优良传统,创造出人才、出精品的文学环境;作家要把握好小说创作要领,充分调研、思考和想象,运用好语言、心理、环境等手法,争取在小说创作上出精品力作。
此次研讨会不仅全面深入地剖析解读了《这坝这水》这部作品,更为宿松县的文艺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激励着更多人扎根本土,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风貌、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对推动宿松县文学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吴金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