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的椅子,大家评评是那个年代的?
祖传的椅子,大家评评是那个年代的?我是宿松人。要懂的人才知道
老东西,估计清末的,不知道重不重
没看出来 民国早期大户人家产物,原本有八把,配四个茶几,称满堂。坐板下沿是两条草龙,整体保存完好,惜靠背雕花破损且木头一般,因此经济价值不如情感价值。 {:5_158:}{:5_158:}{:5_158:}{:5_158:}{:5_158:}{:5_158:} {:5_158:}{:5_158:} 布衣网友说‘民国早期大户人家产物,原本有八把,配四个茶几,称满堂。坐板下沿是两条草龙,整体保存完好,惜靠背雕花破损且木头一般,因此经济价值不如情感价值。’
我看了一下照片正面(Photo positive发贼剖司车)它的上面靠背雕花,应该是一个补子,什么叫补子呢?明朝、清朝官员朝服后背心处一个官衔标记,通常自家不显摆,为了表示家中有朝官,申请皇上赐封,祖辈、父辈什么官,祖辈父辈死亡了也照样标上皇清特诰什么夫人皇清特命什么大人,刻在祖宗牌位上,而祖堂显摆威风,摆好八仙桌,四脚八档,脚着地出雕花象腿形状,椅子却四方瘦靠加补子图案,
没有官衔职称的祖堂就雕刻浮云波涛,点缀梅花鹿蝙蝠松鹤喜鹊(谐音:禄福贺喜)通常有茶几但不是为了吃茶,是给夫人级别专座,他们穿着与现在不一样,上身叫瞒肩短衣下罩裙或者短袍。当时把短衣叫女衣。这个茶几样子的东西当时叫椅屋。
我看了一下照片下半部分,上边雕花不是龙,龙应该雕在靠背边柱子上。古时候君民地位悬殊。不允许座龙,犯法(文字狱)。特别是清朝乾隆后,更加不准许。雕刻图案相当忌讳,一般以驹马、吞吼兽为多。
另外还发现靠包了隼头铜皮,称为铜包铁铆。为了坚固着想。则不是软靠,软靠椅子,靠背要再高出一半。清朝的靠大多数用软靠。明显属于官家祖堂摆设。出在清朝末期或者民国初,那些反清复明派系的民间工匠,仿照明朝的样式——简单明快图案,峻痩而又庄重的造型。但绝对不是明朝产物,明朝类似这等做派,木料讲究。特别是涂漆,为了透出“峻痩而又庄重的造型”不是枣红,而是更加黑一点的颜色。 本帖最后由 宿松布衣 于 2013-12-11 18:44 编辑
ahsssxlscxwz/13 发表于 2013-12-11 16:29
布衣网友说‘民国早期大户人家产物,原本有八把,配四个茶几,称满堂。坐板下沿是两条草龙,整体保存完好, ...
ahsssxlscxwz/13 网友说的很对(理论知识强悍{:5_158:}),对皇家用器作了深入的剖析。鄙人认为老百姓的椅子与皇帝的龙椅、官员的官椅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民间实用器只是作粗略的装饰(不乏细琢),与补子、皇清特诰、皇清特命应无关联。由于电视炒作,拿高档艺术品作噱头,害得老百姓把家里汤罐当乾隆的御碗,实属捉到鹭鸶当鹅卖,对老百姓了解自己家传或收藏的物品有很大的阻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