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禁令”顺民心
©王宇平
11月21日,中央纪委发出通知,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年货节礼,要求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经融机构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炮竹、烟酒、花卉和食品等年货礼节,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勤俭节约、移风易俗,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这是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落实“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的实际举措,也是落实习总书记“反四风”的要求的具体体现。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好。
此前的10月31号,中纪委还颁布了一个“禁卡令”:严禁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经融机构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年历等物品。
早在年初,中央就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提出要厉行节约;接着在“六项禁令”中明文规定“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包括各种提货券”、“严禁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等等;中央政治局在6月22日至25日召开的专门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曾谆谆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力图弘扬正气、促进和谐,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不打擦边球、不走过场。
今年9月23日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时,习近平总书记就这样说过:“你们谈到的土特产、购物卡等问题,虽然看起来好像事情不大,但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一定要防微杜渐、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不要被别人接种,一旦接上细菌源,接的时候很少,但细菌会在身子里蔓延开来……”.总书记强调:“一定要认清‘四风’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顽固性、反复性,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以上率下,以党风带社风带民风。”
“八项规定”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明方向、定内容、立标准,意在扬正气;反对“四风”让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旨在怯除不正之风。所以说,反对“四风”跟“八项规定”一脉相承,剑指作风问题,“一制一治”协力“扶正怯邪”,重在密切联系群众。
“四风”问题非单纯的一时一事,吃一点、拿一点、卡一点、要一些,是作风建设上的“小病”,贪赃枉法、腐化堕落则是深入骨髓的“重疾”,无论是“重疾”还是“小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伤害群众感情,割裂党群干群关系,所以“四风问题”是群众最反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根治“四风”,首先“照镜子”,看看自己违反没违反纪律制度和规定,看自己有没有干伤害群众感情的事,对照正反两方面时刻看看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哪里值得发扬光大;其次“正衣冠”,古人视衣冠端正庄肃为君子之风。现在,群众看党员干部也注重第一印象,朴素得体、整洁干净,群众就有亲切感、信赖感;华而不实、不修边幅,就会在群众那里失分、掉价。那么怎样“正衣冠”呢?第一要主动,自觉把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端正自己的立场、态度和作风,防微杜渐、止于未发。其次要勤快。好形象非一日一时可以树立,所以正衣冠要勤。保持良好形象,衣冠不可一日不整,而且要“日三省吾身”。第二要顶得住诱惑。屈从惰性、贪图省事是多数人的心理习惯,党员干部也不例外,如果没有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意志勇气,时间一长,有的同志很会降低标准、简化程序,甚至面对吃住用行上的诱惑心里发痒、思想长毛,逐渐放松警惕,疏于整理衣冠、拂拭灰尘,不知不觉衣冠不整、蓬头垢面 ,最终丢弃了党的性质宗旨,站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所以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常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动,一如既往、善始善终、控制欲望、守好本分,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民心、获得支持。“洗洗澡”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防微杜渐、悬崖勒马,保证思想和作风的干净整洁。最好的方法是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做到缺点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治治病”则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敢于正视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找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并真心诚意加以整改,完善自身的不足。
总而言之,根治“四风”重在一点一滴,每个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只要大家严格遵循党章原则办事、一切为了民众着想,中央出台的系列规定和禁令一定能落到实处。不然,“禁令”再多,又有什么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