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些弱势群体,他们是孤残儿童,关爱缺失;他们是流浪人员,有家难寻……而县福利院、救助站党支部有效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全体党员、干部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近年来,该党支部强化党组织建设,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孤残儿童和流浪人员守护尊严的蓝天、奉献特殊的关爱,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先后获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筑牢堡垒 提升服务水平 县福利院现有孤残儿童25人,县救助站安置流浪乞讨人员47人,他们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照顾他们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细心。
该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7人,支部成员平均年龄不到50岁。为更好地服务孤残儿童和流浪人员,支部班子以党员为骨干,在打造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集体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该党支部负责人经常与党员干部谈心,在政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上支持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他们的管理服务能力。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和苦乐观,秉承“为儿童福利事业奉献至上”的理念,悉心为孤残儿童服务,同时为流浪乞讨人员查找亲人,寻求安置渠道。支部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治、教和康复等工作经验,不断改善孤残儿童学习生活环境,提升养育水平和专业化服务水平;通过全国民政寻亲网络、腾讯今日头条、当地媒体、公安户籍及计生服务网络等平台,广泛开展寻亲服务,拓展安置渠道,不让任何人无家可归。
悉心关爱 待孩子如亲人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党支部在总结近年来实际工作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工作方针,也渗透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党支部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从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及时有效帮助孤残儿童解决困难,弥补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促进他们更健全、更完善地成长。
特别是孩子们的健康,每一名党员都时刻牵挂在心。 2015年12月2日晚,县亲情养老院门口发现一名遗弃女婴,值班党员闵九红接110平台通知后,立即赶往现场,初步检查发现该婴儿全身长满明亮的水泡,尤其心脏部位看似透明,疑似遭故意伤害所致。她当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医院通过会诊不具备救治该婴儿条件。闵九红又随即向民政局负责人作了简短汇报,在来不及取钱、拿上换洗衣服的情况下,她自己垫钱于晚上10时将女婴紧急转往安庆石化医院抢救,由于救治及时总算暂时保住了孩子性命。后经确诊,女婴患有极为罕见的先天性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闵九红放弃了照顾自家外孙女的机会, 40多天坚持照看这名不幸的女婴,直到孩子转院到安徽省立医院后,交由亲生父母照顾,才长舒了一口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年每月都在发生。
除夕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是党支部和院、站班子成员,却已经连续多年放弃和家人一起守岁的机会,每年都精心组织安排,以最传统的方式,把这份温馨和快乐留给院里的孩子们,为孩子们的成长留下最美的记忆。
竭力寻亲 让流浪人回家 我县地处三省交界,流浪人员较多,每年救助量都在700人次左右。一小部分流浪乞讨人员为盲聋哑痴呆傻和精神障碍人员,为他们寻找亲人、回归家庭难度非常大,往往取得一条有价值的消息,要通过多方核对,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才能成功为他们找到亲人。
2013年12月8日,一位老年男性流浪乞讨人员在佐坝乡派出所护送下,进入县救助站,老人语言难以沟通,时而说自己是江苏泗洪人,时而又说是安徽泗县人,经送精神康复机构治疗后又说自己是江西九江人,信息错误导致寻亲无果。 2015年1月27日,终于在老人说出了修水县地名后,支部向对方救助站发出协查通报,这才联系上了他的家人。通过了解,得知他已经离家16年,家人已整整找了11年之久,都以为他死亡在外了,相见之时一家人抱团痛哭。
这样的例子每年都有70例左右,平时救助站坚持街面多级巡查,酷暑和寒冬季节更是增加了巡查频率,不让任何人无家可归,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
面对孩子和老人的渴望、社会的期盼,多年来,该支部党员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以生命感动生命,用爱心抚平创伤,向每一个残疾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真诚地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记者 通讯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