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烈士村”的英雄故事

[复制链接]

2017-8-4 16:00 23610 1

红小鬼 发表于 2017-8-4 08:11 |阅读模式

红小鬼 1#

2017-8-4 08:11

      地处大别山腹地、与湖北蕲春县接壤的北浴乡罗汉山村周屋组,因为地理位置偏远、往常人员稀少,而不被外界所知晓。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名不经传、只有200余人口的小山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诞生了6位革命烈士,其中5位是红军先烈,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吴应典、吴先应、朱赛英、吴德进、吴任枝、吴旭初。吴任枝牺牲时才20岁,成为役龄中最小的一个。
      值建军九十周年到来之际,宿松公安局陈汉派出所的民警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比敬仰之情,走进了6位先烈生于斯、长眠于斯的北浴乡罗汉山周屋组的这块热土,看望慰问先烈后代、祭扫先烈墓和聆听先烈故事。“母亲牺牲时,我才9岁,至今我还记得母亲带我到罗汉尖革命根据地过年的情景……”怀念起小时候与母亲朱赛英一起的生活经历,年过九旬的吴朝进仍记忆犹新。随着烈士后代话匣子的打开,这些先烈不为人知的故事终于被披露出来……
      吴应典:坚持追寻理想,誓死革命到底
      1914年,吴应典出生在罗汉山村周屋组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就在地主家做长工。过去,罗汉山村叫黄山村。
   1935年9月,中共皖西特委,在距离周屋组十几里地的罗汉尖设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罗汉尖是个地名,是从湖北黄梅、蕲春进入宿松的必经之处,这里方圆三十里地都是山,最高的山峰海拔1100多米,地理位置非常险要,易守难攻。同年11月,罗汉尖苏维埃革命委员会为响应中央抗日救国的号召,在这里成立大中华抗日救国军,同时成立罗汉尖红军便衣队。时年21岁的吴应典,在本组兄长吴先应等人的影响下,义无反顾地加入红军便衣队,成为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之后,因表现突出,被提拔为便衣队长、黄山工农民主政府主席,协助大中华抗日救国军开展地下革命工作。
      吴先应比吴应典年长14岁,当时他担任罗汉尖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常委、大中华抗日救国军中队长。1936年4月,他被国民党逮捕后,宁死不屈,光荣就义。
      1936年2月,国民党军大举围剿罗汉尖革命根据地,激战中吴应典与部队失去联络。当时革命斗争形势非常严峻,稍有不慎,即遭到国民党军的伏击。在历经艰险寻找部队的途中,他与同村战友吴绪中相遇,一起隐藏于蕲春方家冲一处悬崖下的鹞鹰洞里。
      在与世隔绝的日子里,两人面对饥饿和敌人的诱惑,始终没有放弃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坚持想尽各种办法尝试着与队伍取得联系,终于在两个月之后盼到来找他们的战友,从而回到革命的队伍。1937年7月,鄂豫皖边区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吴应典奉命前往岳西开展地下工作。途中,他与部队失散,只得潜伏山里。期间,他为寻找队伍,吃尽了苦头。1939年11月,历尽千辛万苦的吴应典,终于回到队伍,担任蕲宿太边区第2区区委书记、区长、便衣队长。1944年2月,在柳坪乡一个名叫白果树的地方,他同顽敌的战斗中,身中数弹,英勇牺牲,时年32岁。解放后,他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朱赛英:临危坚贞不屈,甘为革命就义
      出生于1893年的朱赛英,10岁时就到地主家佣工糊口,成年后即嫁与周屋组青年吴元开为妻。
  1935年9月,红军便衣队送30多位伤病员到周屋组安置,朱赛英携夫参加革命,一边护理伤病员,一边组织妇女为红军补衣、缝被、做军鞋和烧水送饭。大中华抗日救国军成立后,她主动为救国军当侦察员、地下交通员,以“头发兑针”的流商身份往来于蕲宿边区各个村落,穿梭于国民党乡保办事处之间。由于她搜集、传递情报及时、准确,让敌人碰了不少钉子,吃了不少苦头,引起了敌人的关注。1936年2月,国民党军围剿大中华抗日救国军未逞转而扑向周屋组,搜捕朱赛英和同组担任红军的吴应典、吴先应等革命者,折腾半天,一无所获。于是,放火烧村,周屋组顿成火海,致使朱赛英一家及同组居民陷于无家可归的困境,而她没被敌人吓倒,继续坚持敌后活动。
  1936年4月2日,朱赛英执行任务后回到残破的家中,被埋伏的国民党猎户队抓获。敌人花言巧语,费尽心机,未能从她口中获得红军伤病员下落的消息,于是改用酷刑,敌人剥光她的上衣,捆绑上吊,并把她的双脚各吊一块约八千克的青砖,使之不能动弹,然后用香火刺烧她的身体。她强忍着疼痛,几次昏晕过去,几次醒来,除了怒斥,别无他言。敌人气急败坏,用烧红的铁条穿刺她的乳房,而她仍然毫不动摇,依然回答:“不知道!”敌人彻底绝望了,三天后将她押到北浴乡马场,将其残忍杀害,时年43岁。1972年12月,安庆地区革命委将朱赛英追认为革命烈士。
  巍巍青山埋忠骨,英烈长存天地间。长眠在宿松县北浴乡罗汉山村周屋组的6位先烈,虽然都已离开我们长达半个多世纪,但我们透过立在他们墓前的斑驳石碑,依然能够触摸到他们跳动的脉搏,依然能够感受到他们呼吸的频率。正是这些无数先烈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英勇牺牲,才换来了我们幸福美好的今天。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南梦客 )








全部回复1

领悟 发表于 2017-8-4 16:00

领悟 2#

2017-8-4 16:00

巍巍青山埋忠骨,英烈长存天地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上等兵4
:
jkjgj786ggh@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2

帖子47

积分16470

图文推荐

  • 畅游碧波纪念伟人,百

    7月12日,宿松县陈汉乡钓鱼台水库碧波涌动,

  • (视频)宿松县凉亭中学

    (视频)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八二届高中第三次全

  • 安师大附属复中开展暑

    暑途织就平安网,师爱凝成守护盾——安师大附属复

  • 宿松公益:驻程岭联络

    7月11日清晨6点,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驻

  • 复镇初中开展期末校园

    复镇初中开展期末校园安全隐患排查随着一学期即将

  • 复镇初中开展暑期大家

    复镇初中开展暑期大家访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

  • 复镇初中举办初中读物

    复镇初中举办初中读物进校园评审会为深入贯彻落实

  • 2025年度宿松县赴高校

    因高中体育岗位有考生放弃考察资格,根据《20

  • 老岗村关于积极参军报

    老岗村关于积极参军报国的倡议书 亲爱的老岗村青

  • 复镇初中召开“规范管

    复镇初中召开“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推进会为进一

  • 复镇初中开展师德师风

    复镇初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系统学习”培

  • 复镇初中召开春季学期

    复镇初中召开春季学期期末工作总结会随着紧张而充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