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禁忌 石普水 为买一点龙湖的野生鱼,我遇到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尴尬。 下午我喜欢往龙湖边散步,走得兴起,一鼓作气走到荣昌公司,顺便买了二十来斤价廉物美的野生鱼。怎么回去呢?正好旁边有辆拉鱼到武汉的车,我对田老板说,我搭这顺路车回去。年龄比我稍大点的田老板笑着说,“您千万莫丢这面子,说不吉利的话。这些生意人,弄不好说一通粗话你接受不了。” “为什么?”我不解。 田老板笑着说:“你只会教书,不懂行规。你说‘搭’车,生意人只想‘赚’钱,你说‘搭’,他高兴吗?你说‘坐’车,生意人只想‘涨’价,说‘挫’他不骂你?” 啊,原来如此!生意场中竟有这么些忌讳。 这让我想到山里人坐船的故事。山里人没见过船,不知道船舱叫什么。倒是“子入太庙,每事问”。“船老板,我坐哪个坑里?”——他把船舱叫“坑”!船老板最忌讳埋人 “坑”这个不吉利字眼。随口骂了一句,“没出过天日的东西,嘴比女人的×还脏。”山里人挨了骂更加糊涂了,咕哝一句,“哟嗬,我一句话把你搞翻了!”船老板拿起撑船竹篙要打山里人,被众人拉开了。 但是船老板那天无论如何也不开船。“行船跑马三分命” 。农村人所谓“不怕用心骂,只怕失口话” ,山里人又是坐“坑”又是“翻”,谁敢走? 我们家乡流传一个尽人皆知的典故。女儿生孩子了,外婆(我们叫“家婆”)是头等贵客,所谓外孙是家婆的菜秧。请客那天远远望见家婆来了,人们纷纷说:“家婆来了,放炮接。”家婆家比较穷,没什么礼物,人也老实,实话实说:“家婆空手来,不能帮什么忙,只能烧一把死火。”——家婆勤劳,作客仍帮忙烧火做饭。但她这个“死”字犯忌讳了,不久外孙果真死了,人们不免埋怨家婆。 不久女儿又生第二胎孩子了,照例又要接家婆。这回家婆倒是学乖了:“我现在不说什么,一会孩子死了又怪我。” 第二个孩子又死了,人们都责怪家婆不会说话。 留下一个人人皆知典故——“孩子死了怪家婆”。 某人家买新楼装修,装修时匠人跌伤打官司赔了几千块钱。老太太说原因是不该借给年轻夫妇俩住。俗话说“宁停丧,不歇双” 。别的夫妻在自己家里睡不吉利。这也是禁忌。 父母是人生的首任老师,她教给孩子很多生活知识和社会常识。早晨不能说鬼,听到别人说鬼吐口唾沫;不能走女人裤子底下走,不肯长;除夕、大年初一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碗里饭留一点剩饭,表示有吃有“剩”;多放一双筷子,表示“添丁进口”;骨头要叫“圆宝”;饭吃完了要说吃“圆”了;人死了要说“老了”“走了”;挖死人坑要说“打井”;猪头要说“福祀”……如此等等,名目繁多。 实际上,很多禁忌别人不知道。比喻说,某姓甚至忌讳说,“哎哟,哟喂!”据说有一天晚上一个算命瞎子和牵命的到一个老人家借宿。老人家说算命先生你跟我儿子一床睡,这个牵命的奀奀跟我妹一床睡。第二天早晨起床仔细一想看,原来牵命的奀奀虽个子不高,但家中已结婚生子。她家黄花闺女跟已结婚生子的奀奀一床睡了!真是奇耻大辱。老人家情不自禁惊呼:“哎哟,哟喂!” 从此,这 “哎哟,哟喂!” 便是对这一姓人的讽刺。“哎哟,哟喂!”就是这一姓人家的忌讳。 (2011.2.17元宵)(2017/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