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散记】1、江南好(1) 石普水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对江南的认识最先是从白居易的这首诗开始的,是这首诗撩拔了我对江南的向往。后来我还读了白居易的另外几首写江南的诗:江南好,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南湖春早>>: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我从古人的诗词中读出江南的美,体味了江南好。 我到过四次江南。 每次过长江,我都会情不自禁地默念白居易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忆江南》。每一次到江南,我都用眼、用心认识领悟江南到的美。 江南路好。路是一个地区的招牌。最早到江南是一九九八年安庆市教育干部培训班到江浙考察。汽车在池州路上颠覆,有人发牢骚骂,汽车司机随口念了一段顺口溜:“浙江的路,苏州的桥,安徽的破车两边摇。”我觉得司机特有才。汽车一出宣城,来到江苏,路宽了,直了,车快了,稳了,两边绿了。眼前豁然开朗,只觉别有洞天,心里感觉舒服极了,一夜的疲倦也一扫而光。回望背后的安徽,直觉天上人间大不同。来到华西村,更是花香扑鼻,天下第一村果然名不虚传。回来是夜里,从南京进入安徽地界,从灯火通明进入漆黑一团。心情也从豁然开朗陡然到郁闷憋屈。今年我们农村修路,窄窄的路面上两头居然铸上两块挡路水泥墩,我不禁百感交集:修路为什么?难道不为迎接八方来客?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走、破车摇?没有开放的心态,再有钱也是封闭落后的“土财主”! 江南人好。自古江南出美女。导游说“到西安看坟头,到北京看城头,到桂林看山头,到上海看人头,到江浙看丫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青山绿水滋润了名扬天下的美女,文明教养更培育了江南人心胸开阔的心灵。在苏州游览了拙政园,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我们赶紧来到一家路边商店避雨。这是一家丝绸店,三个并不很漂亮的女人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店内,用浓浓的吴语向我们问好,给我们让座,并且打开电扇,倒来开水。在我们欣赏服装的时候,她们用好听的“鸟语”介绍丝绸的特点,并特意说明今年的价格特低,帮我们挑选合适的衣服,让人买得特舒服。此情此景让我想起1994年儿子高考送考时的情景。那一年我们在实验小学对门的一家国营商店等儿子出来,烈日下两个营业员看到我们接送考生的家长进店,连忙关了刚才还在开着的电扇,唯恐我们沾光去享受电扇的清凉。真正是钟馗开店鬼不上门!相比之下,更加觉得江南人的美不仅是外貌,更是修养,是心灵! (2008.8.12)2019/4/2410、江南好(1) 石普水 到过四次江南。每次过长江,我都会情不自禁地默念白居易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对江南的向往是从白居易的这首诗开始的,是这首诗撩拔了我对江南的向往。后来我还读了白居易的另外几首写江南的诗:江南好,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南湖春早>>。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因为喜爱江南,我还同时喜欢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苏轼的《望江南》,温庭筠的《梦江南》,杜牧的《江南春》,张志和的《渔歌子》,韦庄的《菩薩蛮》------江南为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句。 我从古人的诗词中默默体味了江南的秀美,想象江南的秀美。 第一次到江南是一九九八年那次安庆市校长班到江浙考察。汽车在池州路上颠簸,车上有人发牢骚骂路,汽车司机随口念了一段顺口溜:“浙江的路,苏州的桥,安徽的破车两边摇。” 我觉得司机特有才。汽车一出宣城来到江苏地界,路宽了,直了,两边绿了,车子快了。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只觉别有洞天,感觉舒服极了。一夜的疲惫也一扫而光。回望背后安徽,直觉天上人间两重天。 来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迎面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回来时从南京进入安徽地界,又从灯火通明的世界里回到到漆黑一团。 后来我们家修路,窄窄的路面,路两头却铸上两块大大的挡路墩。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修路?难道不是为了迎接八方来客?难道仅仅是自己两只脚走、自己的破车摇?——没有开放的心态再有钱也只是封闭落后的“老土”! 我用眼,用心认真认识、体会江南。 江南的路好。当今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路是一个地区的招牌。 江南的人好。自古江南出美女。用导游的话说“到西安看坟头,到北京看城头,到桂林看山头,到上海看人头,到江浙看丫头。”江南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青山绿水滋润了美女,文明教养更培育了江南人的心灵。在苏州游览了拙政园,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我们赶紧来到一家路边商店避雨。这是一家丝绸店,三个并不很漂亮的女人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店内,用浓浓的吴语向我们问好。给我們让座,打开电扇,倒来开水。在我们欣赏服装的时候,她们用好听的“鸟语”介绍丝绸的特点,并特意说明今年价格特低,帮我们挑选合适的衣服,让人买得特舒服。眼前的情景让我想起1994年送儿子高的情景。考考烈日,我们在考场实小对门的一家国营商店等考生出来。商店里两个营业员立即关了刚才还在开的电扇,唯恐我们也享受电扇的清凉——难道是“钟馗开店鬼都不上门!”江南人的美不仅是外貌,更是修养,是语言是心灵。 (2008.8.15.)2017/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