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千岭乡孙岭村阳屋组组长阳应国夫妇兴建“乡村文化乐园纪实
2017年11月19日上午,我们宿松县作协一班人在县文联主席江林顺的带领下驱车来到龙感湖之滨的最前沿——义乡嘴,采访千岭乡孙岭村阳屋组组长阳应国夫妇(宿松好人、安庆好人)自费兴建“乡村文化大舞台”的感人事迹。
车子沿着崎岖、弯曲的乡村水泥路,很快来到阳应国夫妇兴建的——“民众乐园”与“孝道文化”融为一体的文化广场。我们乘坐的车子刚绕过几幢楼房,忽然眼前一亮,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呈现于眼前——乡村文化大舞台。更令人注目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处处展现,精准扶贫的标语令人醒目“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处处展现出“文明和谐”与“勤劳致富”的健康向上的文明和谐氛围。
我们一行刚下车,就看到很多村民带着小孩在这里休闲娱乐、参观文化长廊、体会中华传统孝道文化、享受和谐文明氛围。看到村民们前来参观自己历经艰辛、几经追求、多方努力而投资兴建的文化广场,阳应国夫妇心里乐开了花。
通过进一步了解,千岭乡孙岭村阳屋组组长阳应国夫妇身患癌症多年,在农村土生土长的阳应国夫妇俩从小就养成了勤劳朴实、勇敢顽强而坚定地性格。他不向命运低头,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一次又一次地战胜病魔,自己省吃俭用,还不停地为乡村的公益事业作奉献、时时为村民们着想,处处为公益事业操劳,他身教与言教并行,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据村民们介绍阳应国组长为了繁荣偏远乡村的文化事业,为了丰富乡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多年来他夫妇俩通过征地(用自己的责任地与村民们交换)一亩多地,加上自家门前的宅基地,兴建成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米的“乡村文化大舞台”,据初步统计,阳应国组长为了兴建“乡村文化乐园”他个人投资达到12万多元。对于他这样一个家庭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但是对于阳应国夫妇来说却无怨无悔,他认定这是行善积德、让村民受益、为社会作贡献是他一家人的信念与追求,如今理想实现了他一家人心里也快乐了。
昔日的穷乡僻壤,今日高楼林立、物阜粮丰,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渔民之乡!据村民、组民们介绍,这里的村庄整治、道路建设、抗洪排涝、发展农业生产、养鱼、养兔等实行多种经营,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等等诸多方面的事情都与组长阳应国息息相关,村民们在他的坚强带领下、与他孜孜不倦、勤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所分不开。村民们感叹地说:“他将在自己生命有限的时间内,发出最大的光和热,实现中国梦,实现自己的梦寐以求的理想与追求!”
阳应国、男,1964年5月出生在义乡嘴最边缘的湖滨,在兄妹6人中他排行老四。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里,只有他勉强地读完初中,其他兄妹五人都只读了个小学。他初中毕业后就跟着老二学木工手艺,由于勤奋好学又善于吃苦,很快就成为周边一带闻名遐迩的木工师傅。
1989年与本村女青年管水香结为伉俪,成家立业,很快有了幸福的爱情结晶,生育了一男一女,全家欢天喜地。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盖起了了小洋楼,添置了为养生挣钱的盖楼房的多种设备:模板、吊机、混凝土搅拌机、拖拉机等建筑设备,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夫妻俩发奋努力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关键时刻,2006年6月份的某一天,他在外面做木工,妻子在地干活突然晕倒,幸好被邻居发现及时送回家。当即送往县医院检查初步确诊为‘贫血’和‘白血球减少’,随后又经省立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白细胞减少’‘血吸虫病中毒性骨髓增生’从此夫妇俩就走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
俗话说,祸不单行。就在自己为妻子治病东奔西走之际,自己也积劳成疾。2008年他发现自己左股沟肿胀,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后稍有好转。2011年妻子管水香的病情再度严重复发,长期卧床不起。出于无奈借债到北京解放军武警医院检查治疗,接着又到解放军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检查,被确诊为:肝囊肿和肝癌(ca);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自己也查出了患有‘血吸虫肝’和‘肝血管瘤’。无情的病魔把这个刚刚起步的幸福家庭推向了灾难的深渊。
为了治病,阳应国这条坚强的汉子差点被击倒,幸好他有坚定地理想信念。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部卖掉(包括自己挣钱的工具模板、搅拌机、吊机和拖拉机)统统卖掉。真乃:屋漏更早连夜雨,破船单遇顶头风。
然而,理想决定信念、毅力决定未来、有向往就有动力。在艰难困苦面前他毅人决然,不气不馁,坚定地、坚强地站了起来。
就在阳应国、管水香夫妇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他坚信:只要生命不息、意志不减当年,他仍然不辜负村民们对他的信任——继续担任村民小组长,一面给妻子和自己治病,一面带领村民搞乡村道路建设、扩大农业发展规模、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该村湖滨有个涉及到11个村民组共同受益的‘扁担湖’面积500余亩。因为当今时代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三八”“九九”和“六一”。他是组长就主动承担起抗洪排涝的任务。只要一到每年的‘梅雨’季节,他就连续3——4个月坚守在“扁担湖”,日夜不停地守卫湖堤、开动多部电动机抗洪排涝,越是风大雨大,越要坚守湖堤。
2012年秋季,他主动投资投劳,请来挖机为组里开挖新建当家塘一口,面积6—7亩,除国家给预一定的财政补助款额之外,其余不够的部分都是他自己掏腰包兴建开挖出来的集灌溉、养殖、村民日常生活用水于一体的当家塘。
2013年为本组修建加固提水机房,个人出资、垫资。直至现在他还没有收回个人出资成本。随后又带领村民建立兴建“组组通”水泥路800余米,组民人均集200元,用于购买水泥、石料、砂子等材料。至于平整路基、推土、生活费等项开支,都是他个人代付的,他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近年来,阳应国夫妇看到义乡嘴处于湖滨边缘,距离乡政府、县城都很远。留守老人和儿童精神生活很单调,缺乏欢聚和娱乐场所。于是他夫妇俩一合计再次作出决定:用自己毕生的精力为偏僻湖滨河汊的村民、组民寻找欢乐,为村民们提供精神食粮。他首先带头把自家门前场地、菜园子地捐献出来(不足的部分他就用自己的责任地予以交换过来),用于改造兴建成为村民的休闲娱乐文化广场。
他们夫妇的设想很快得到了周边的义嘴、城湾、殷屋、张湾、阳屋等5个村民组干群的支持与拥护,受益200多户,人口达到1000多人。到目前为止近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乡村文化大舞台”已经建成,兴建了围墙。据前来休闲的村民们介绍:阳应国用于填土、推地、砌围墙已经用去了3万余元。随后浇筑水泥地面、铺上彩砖、安装健身设施、兴建文化长廊等还需要7—8万元。
根据他自己的设想:在兴建村民休闲文化娱乐广场期间的所有费用,暂时自己垫付,往后再去慢慢争取国家补助,有多少就是多少------可见他的胸怀是多么宽广、目标是多么远大!
阳应国夫妇俩用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困难、战胜了人生的逆境,赢得了家人的欢乐,赢得了亲朋好友、村民的赞誉,激励家人和周边的人战胜困难、热爱生活、热爱新时代、向往美好的未来!
这就宿松好人、安庆好人的远大目标、爱心奉献与高尚的情怀!
(安庆市作协会员、通讯员 浩淼 宇平)联系方式 138660171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