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忙月(2)——回家(161) 石普水 已经有10个完整的晴天了。地里的事暂时可以告一段落。农民们都盼望下雨。下雨可以插红薯,下雨花生、辣椒等可以茁壮生长。 农忙时节我早晨散步时间少一点。一般早晨做一会儿事,上午也做一会儿,下午4点钟以后还做事。每天差不多劳动4个小时。打油菜籽时,吃完早饭就把油菜籽翻边,让紧挨地面的油菜晒晒。10点钟开始打,妻一拨一拨轻轻的摞,我用连枷一下接一下地用力打,然后,翻边,接着再打。中饭后睡一觉,然后起来继续战斗。七手八脚的,打完油菜还要筛掉壳。 打完油菜籽儿要太阳晒,地要紧接着种第二季作物。我种了一点地里的花生,已经破土而出了,不过里面有青青的一层油菜芽,比花生还茂盛。 种了一点棉花。这两年国内棉花收购行情不好,我自己动手,打一床棉絮,冬天里自己享福。第一步工作是把油菜杆子拔起来,地越潮湿越好拔,一般早晨拔,晒晒,饭后土散了,捶掉上面泥土,然后搬到地岸上。在油菜地,用锄头刮掉生长出来的油菜芽,平整墒子——这是我的工作。妻打窠,下棉花种子,平整墒子。下午,黄昏时候再打一次一块钱一包不生长草的药,便大功告成。 准备了一点红薯地。依然是拔油菜杆子,捶掉泥土,搬到地岸上。然后是用扒梳搭沟,把油菜墒子从中间搭一条沟,然后用锄头两边挖,再用扒梳梳平,捣碎土坷垃。这是我的工作。妻撒化肥,平整墒子。 园里是大杂烩。栽了一点辣椒,种一点绿豆,还种一点红豆。依然是各执其事。我拔油菜杆子,准备地。妻下种,平整。打不生长草的药。 写起来轻轻松松,做起来却是七手八脚。我只知道这10天里,天天有事,天天都忙忙碌碌的。还是那句话:农民,永远没有诗情画意,有的只是枯燥单调的重复。 “面朝黄土背朝天,茅草山上万万年!”以前经常听见农民们说一句经典格言,一句至理名言。 全民皆兵。屋里老人们都忙忙碌碌,早出晚归。 我真的是喜欢做一点庄稼活。活动活动筋骨,收获一点绿色食品,享受劳动的乐趣。人是一个怪物,没有事做,懒洋洋,没精打采;但是事情多多,又浑身酸痛。这两种情况我都不喜欢。我喜欢做一点点。劳逸结合。有度。 两个人病了。 那个做了婆婆——曾祖母的64岁女人,就在我写忙月的那天晚上,结石发作,疼痛得呼天唤地。无可奈何去县医院“振石头” 。几天没有看到她,脸上黑黑的。原来平常爱说话,现在无精打采的。以前她会吃饭,做事快,不知道劳累。现在不爱说话,“吃不下饭,浑身酸痛,浑身无力。”她说。真的“好汉也怕病来磨” 。 我的三个婶娘比赛着做。 昨天下午看见我年纪最轻的小婶娘。这个大老板的母亲在佐坝打针回家,纱布还在手上。婶娘家里屋面前一大块地,前年堆了厚厚的塘泥,她在上面栽菜,种庄稼。她家8口的地,还养好多小鸡。据说,仅仅山芋就收获了五、六担。家里就她一个人,要那么多山芋干什么?她累得吃不下饭,回家睡一会又起来,没劲,走路都跌倒了。他的儿子今年拜年跟屋里老人打招呼说不要邀他妈妈去捡谷,但是屋里人说是他妈妈主动去邀人的。儿子给她钱,她不用,存起来,借给人。儿子无可奈何。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生活习惯牢牢地镶嵌在记忆深处。而且,年纪越大,印象越深。这就是传统的中国农民。可敬可亲可叹的中国农民! 谁能改变她的生活习惯?如同我,本来也可以不劳动的。人啊,不可思议。 (2015.5.26)(2017/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