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
宿松县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规划正式公示 规划区范围包括孚玉镇、五里乡西部区域、 破凉镇南部区域、长铺镇西部区域及石莲洞森林公园 总面积约158平方公里
规划公示 宿松县城市开发边界划定
日前,宿松县规划局正式公示宿松县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规划公,本次规划划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包括规划区内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和外围乡镇的开发边界,不包括乡村地区开发边界。
本次公示时间为:2017年12月26日至2018年1月3日。
关于宿松县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规划 你关心的都在这儿
规划总面积、范围01我们在这次的宿松最新城市开发边界规划中可以发现,规划区的总面积达到了约158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即宿松县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包括孚玉镇、五里乡西部区域、破凉镇南部区域、长铺镇西部区域及石莲洞森林公园。 ✄规划区范围图 本规划所指城市开发边界,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城市集中建设用地的管控界线,是控制城市无序蔓延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也是城市在一定时期的空间增长边界。 ✄村庄分布现状图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02✄宿松县城市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图(土规) 宿松的城市规划建设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 90 年代以前自然蔓延型发展的以孚玉镇为依托的“团块状”建设阶段; 90 年代以后规划引导发展型的以孚玉、韩文、破凉为依托的“组团式”建设阶段。
✄宿松县城市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图(城规) 截至 2016 年底,宿松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共计 18.2 平方公里,现状人口共计 17.8 万人,人均 102.3 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比重 44.28%,人均 45.31 平方米;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比重 20.6%,人均 21.08 平方米;绿地与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比重 3.86%,人均 3.95 平方米;交通设施用地占城市建设比重 14.06%,人均 14.36 平方米。 ✄土地利用历年变化图 总体来说,宿松县城的的空间拓展呈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链,即空间、产业、交通、环境互动的发展链。
空间拓展特征分析03
宿松县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从 2003 年 653.59 公顷到 2010 年 1152.27 公顷,7年来间宿松县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了约 1.8 倍,建成区面积增长 498.68 公顷。
十二五到 2016年末,东北新城 2 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成形,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821.60 公顷,从 2010 到 2016 年,6 年内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增长了 669.4 公顷,这六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六年。 ✄城市空间变化演变图 从建设用地比例来看,中心城区内工业用地占整个建成区用地的 20.6%,而城镇生活用地比例占 44.28%。 从工业用地的增长速度来看,近几年来工业用地增长速度相对较快,2003 年至 2016 年工业用地年均增长率 5.34%,高于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率 4.58%。 生态约束区分析04
✄地形地貌分析图
✄地震断裂带分析图
地震断裂带:活动断裂带为平原区活动断裂上升盘埋藏深度小于 100 米,距断裂轴部 100 米范围内划分为限制建设区。 由于目前尚未完全探明宿松县城地震活断层的准确位置、活动性和对建设工程的影响,因此在活动断裂带两侧 1000 米划定缓冲区限制建设,缓冲区范围内的新建、扩建工程应进行地质勘察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将断裂带边缘外向 100m 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共 2.32km。 ✄河流水系分布图 重要水域:主要包含二郎河、白洋河等在内的重要河流及其岸线,以及山水公园、河冲水库、郭口水库等和面机大于 5000m2的坑塘水面在内的,主导功能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将二郎河沿岸按建成区外常水位以外 100m、建成区内常水位以外 50m 范围;水库沿岸按建成区外常水位以外 100m、建成区内常水位以外 50m 范围;次干河流沿岸按常水位以外 30m 范围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共 9.46km2。 ✄用地适宜性分析图
影响宿松县城城市空间拓展的因素主要有河流、地形、地质、生态、区位、基础设施投入(交通)、产业规模、人口、规划引导等因素。 由于社会和政策因素的难以定量以评价建设用地适宜性,而区位和产业规模难以在空间上定位以评价对建设用地扩展展的影响,因此把这些因素排除。 考虑到已有土地现状的影响,增加了距建成区的距离和距高标准基本农田和粮食功能生产区的距离两个因素,最后确定高程、坡度、地质灾害等级、距建成区距离、距道路距离、距高标准基本农田和粮食功能生产区的距离、距生态公益林距离等 7 个因素评价宿松县城规划建设用地适宜性。 初步划定的规划区城镇开发边界05
✄宿松县城市规划区空间结构图 结合用地评价结果,城市可利用的空间资源主要有以下几大区块: 上版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空间规模 18.79 平方公里。 西北方向:韩文与破凉之间、沪蓉高速两侧区域,主要为丘陵岗地,空间规模 17 平方公里。 五里方向:白洋河两侧区域,农田为主,空间规模 27 平方公里。 西南方向:二郎河沿岸两侧区域,北岸以农田为主,南岸与石莲洞森林公园毗邻,建设内容和开发强度需要有一定控制。空间规模 5 平方公里。
✄宿松县城市规划区X年城镇用地布局规划图 依据划定的城市刚性开发边界,在保障基本农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对基本农田边界进行适当调整,将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村庄进行填补置换,并根据既有规划对建设用地边界进行修正。 开发边界包含适宜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其中适宜建设区为 70.26 平方公里,限制建设区为 4.52 平方公里。合计 74.78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镇用地布局规划图(2020年) 在考虑了宿松县城建设用地拓展方向,结合巳有建成区的分布、建设用地适宜性、宿松县城规划区遥感影像后,把 2016-2020 年增加 539 公顷主要增加在了经开区、五里乡和长铺镇的适宜性评分高的区域,其他地区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最终划出了 2020 宿松县城区的弹性增长边界。
✄城市规划区城镇用地布局规划图(2030年) 至 2030 年,规划区城镇建设用地 32 平方公里,其中中部主城区约 14.4 平方公里,东部生活新区约 2.4平方公里,北部工业区约 14.2 平方公里,南部休闲度假区约 1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开发边界06
✄宿松县城市规划区X年城市开发边界图 依据划定的城市刚性开发边界,在保障基本农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对基本农田边界进行适当调整,将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村庄进行填补置换,并根据既有规划对建设用地边界进行修正。开发边界包含适宜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其中适宜建设区为 70.26 平方,公里,限制建设区为 4.52 平方公里。合计 74.78 平方公里。
✄宿松县城市规划区2020年城市开发边界图 2020年开发边界合计 28.26 平方公里,包含适宜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其中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 25.42 平方公里,生态控制区面积为 2.84 平方公里。 适宜建设区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上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在 23.1 平方公里。
✄宿松县城市规划区2030年城市开发边界图 2030年开发边界范围合计 49.35 平方公里,包含适宜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其中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46.68 平方公里,生态控制区面积为 2.67 平方公里。 适宜建设区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上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在 32 平方公里。
✄城市开发边界叠加对比图 2006-2015年宿松县城建设用地规模增加了 863 公顷,年均增长 86.3 公顷。规划 2016-2030 年的建设用地规模增加 1330 公顷,年均增长约为 88.67 公顷,与 2006-2015 年建设用地增长规模和增长速度相近。 弹性增长边界与 2030 年的城乡空间布局图高度契合,且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边界较为松外,规划确定的弹性增长边界能够保障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各项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
城市规划区村庄布点规划06
✄宿松县城市规划区村庄布点2020年规划图 ✄宿松县城市规划区村庄布点2030年规划图 依据各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经统计,至 2030 年,规划区形成中心村 9 个,自然村 75 个;可容纳 6000 户,2.7 万人。 规划区属于丘陵地区,建设模式在于沿交通轴带状,适度外迁,结合山体布局。中心村平均规模为 500~1000 人,平均服务半径约 1.8~2.5 公里,辐射范围约 10~20 公里。自然村 200-300 人。
规划区空间布局分析07
✄规划区空间管制图 鉴于前文城市空间发展策略的分析,宿松县城依托其独特的自然山水与优良的区位交通条件,形成了具有宿松特色的城市空间结构。宿松县城规划区未来将形成 “一轴四区六心”的城镇空间结构。 (1)一轴 即由振兴大道和孚玉路构成的城市 L 型发展轴; (2)四区 包括中部主城区、东部生活新区、北部工业区、南部休闲度假区。 (3)六心 包括老城商业中心、政务中心、文教中心,城东商务中心,城南旅游服务中心和城北商贸中心。
✄城市建设用地与开发边界衔接分析图 规划区范围内地势起伏较大,西南部、东北部主要为山体,其他区域地势较平坦。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在二郎河以北、将军山以南平坦地带展开。规划区基本可以分为以开发建设为主的主体发展片区和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区域生态背景区。
规划区生态体系分析08
✄规划区生态体系规划图 规划区内生态背景区主要以石莲洞森林公园、将军山、西南部仰角尖林场、二郎河水域等自然环境为主,是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基础。应对生态背景内山体、林地等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严格保护,合理安排区域生态背景区内村庄的发展,处理好环境保护与村庄发展的关系。 (1)河流生态廊道控制 规划区段河流廊道控制——包括二郎河、白洋河、新耕河及钓鱼台干渠,改变水质受垃圾倾倒、废水排放、污染严重的现状情况, 加强绿线、蓝线控制,疏浚、拓宽部分河道,形成优美的城市景观廊道。 沿河岸线设置不少于 10 米宽的沿河防护林,尽量保留其原有形态,对河道流路及河床物理特性进行改造和恢复,以创造出更接近自然的多样化的水流形态,以利于栖息地的形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防护绿带的控制保护范围为绿线范围。 (2)基础设施生态廊道 沪渝高速公路——两侧规划不少于 50 米防护绿化带。 铁路——两侧规划不少于 30 米防护绿化带。 电力廊道控制——按照相关规范留出控制宽度。 (3)生态枢纽控制 加强历史遗迹、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尽快开展相关文物、景点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历史传说、故事与人文事迹的发掘与传承,可根据发展需要,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开发为宿松县新的旅游景点。 (4)重要水体、景观节点斑块(生态枢纽)控制 重要的水体——山水公园、龙湖公园、黎河公园等应编制相应规划,并按照规划执行。 麓——25°以上陡坡地区严格限制城市建设,修复已经遭受破坏的山体水源,创造连续的自然山水景观;山前生态保护区应限制城市建设,同时要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其他——城市大型公园绿地要严格按照城市绿线规划要求控制;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农业区应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建设用地实际需要进行有效控制。 规划区综合交通规划措施09
✄规划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1)预留两条铁路廊道,建设/改建港城大道、G105 国道 (2)构建 “一环九横七纵”框架性主干道系统 (3)规划一条 BRT 通道,由通站路、振兴大道至孚玉路 (4)形成由客运枢纽站、公交中心站、公交首末站构成的三级城市客运场站系统 (5)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10
✄规划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 规划期内,规划区内基础设施统一规划、一体推进,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卫、环保、防洪、消防等基础设施,均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 基础设施一体化11
✄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
按照“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农村社区”构建 4 个等级的公共服务中心。 一级公共服务中心:中心城区和政务区服务区域和全县的商业中心、政务中心、图书馆、文化中心、展览馆、影剧院、高中、综合医院、体育中心等; 二级公共服务中心:中心镇服务片区的影剧院、高中、综合医院、商业中心、公安派出所、就业与劳动保障等; 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各镇区(乡)、服务镇域中学(九年制学校)、综合市场、卫生院、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馆、农贸市场、公安派出所、就业与劳动保障和养老院等; 四级公共服务中心:各农村新型社区、服务村域小学、幼儿园、卫生站、文化活动站、社区警务室、就业与劳动保障等。 [size=1em]结语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说易不易,说难不难,划定四要诀,深入浅出。
衷心祝愿咱大宿松发展越来越好! 快来为咱家乡打call
▌信息:宿松县规划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