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8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文明办,县直各单位: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就2018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为重点,坚持为民、惠民、乐民原则,宣传普及传统节日习俗,丰富节日文化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着力引导全县人民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为打造“四个强县”、建设美丽宿松汇聚起磅礴力量。 二、活动内容 1.把握节日主题。坚持群众性广泛性,针对各个节日主题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春节、元宵节期间,突出辞旧迎新、弘扬新风主题,举办联欢会、百姓明星送欢乐等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 清明节期间,突出缅怀先烈、礼敬先贤主题,举办寻根祭祖、祭奠英烈、扫墓踏青等活动,引导人们心怀感恩、珍惜生活。 端午节期间,突出家国情怀、爱国主义主题,举办包粽子、诗歌会、赛龙舟、非遗展等活动,增强人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七夕节期间,突出忠贞爱情、家庭和睦主题,举办乞巧、集体婚礼等活动,倡导相亲相爱、共建共享的婚恋观家庭观。 中秋节期间,突出阖家团圆、喜庆丰收主题,举办民俗文化展览、中秋赏月等活动,倡导家庭美满、社会和谐。 重阳节期间,突出尊老敬老、厚德仁爱主题,开展登高赏菊、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弘扬孝老爱亲、老有所养的美德善行。 2.传播节日文化。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认真做好阐释、推广和传承工作,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推出更多介绍节日文化的通俗读物、文艺作品、视听节目,研发生产更多具有美好寓意的节日文化产品,引导全社会礼敬传统节日、弘扬节日文化。加强对节日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一些濒临失传的节日习俗、风土民情、传统技艺给予扶持和帮助,使它们活起来、动起来,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重新焕发光彩。开展节日文化展演展示,利用节日活动平台,讲好节日生动故事,弘扬节日精神内涵,努力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3.涵育优良家风。坚持培育家国情怀,把节日作为家庭文明建设的有利契机,作为传承弘扬家风的重要节点,引导人们把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培育爱国精神、激发报国志向。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积极传承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和善有余庆、忠厚传家久等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引导广大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集中展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和最美家庭成员等身边榜样,组织他们谈治家理念、谈兴家经验,弘扬正确的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开展节日签名寄语、优秀童谣征集传唱和经典诵读、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传统节日进校园、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使青少年成为好家风的传承者、践行者。 4.记住乡愁乡情。坚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培育人文情怀情感,抓住节日期间人们亲情更醇厚、乡情更浓厚的特点,把乡愁乡情融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做好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工作,发展更多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最大限度保护乡村的自然、历史、民俗、文化原貌,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持续开展乡贤文化进厅堂、进课堂、进讲堂、进礼堂活动,挖掘整理历史先贤积淀下来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文史典籍,延续传统乡村文脉,引导人们见贤思齐、爱乡爱国。推进乡镇、村(社区)乡贤馆建设,凝固历史瞬间,留住文化记忆,让人们知道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珍惜生活、懂得感恩,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5.弘扬时代新风。坚持成风化人、培养基础文明,开展节日期间集中宣传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引导人们讲规矩守秩序,改陋习树新风,抵制不良庸俗风气,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精心组织走访慰问、专项救助、送温暖等活动,补齐“精神短板”助力精准扶贫,着力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倡导崇德向善之风。开展文明餐桌等活动,鼓励理性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炫富攀比等不良社会习气,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大力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持续推进文明旅游工作,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倡导礼让宽容之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规定,持续深入反对“四风”,严防各类“节日腐败”,倡导廉洁自律之风。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把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列入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议事日程,与深化文明示范县、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紧密结合,与发展乡贤文化、好人文化、农民文化“三张品牌”紧密结合,与推进道德讲堂、志愿服务、诚信建设“三个制度”紧密结合,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网络文明传播“三项行动”紧密结合,统筹谋划、务求实效。要研究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细化活动措施,推动活动有序开展。 2.形成工作合力。各地文明办要认真做好传统节日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体育部门要加强对基层节日文体活动的指导策划,抓好培训基层骨干文体人员、提供活动设施等工作,组织创作富有节日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民政部门要积极推动村(社区)及基层企事业单位开展健康向上的节日民俗活动,引导人们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教育部门要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加强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商务部门要鼓励和引导商业企业开发节日产品、活跃节日市场,丰富人民群众节日生活,做到诚信经营。旅游部门要设计推介传统节日旅游的主题与线路,真正把“我们的节日”主题旅游搞旺。工会、团委、妇联、文联等要认真组织基层群众开展好节日活动,组织各类艺术家深入基层。 3.坚持因地制宜。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要从实际出发,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发挥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文艺骨干、文化经营者的重要作用,扩大节日活动参与面,扩大节日文化影响力。要力戒形式主义,顺应群众对节日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适应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心理特点,多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多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多开辟群众乐于接受的渠道,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使活动更具乡土气息、更接地气,真正把节日办成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 4.营造节日氛围。要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等资源,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访谈、群众讨论、网上互动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节日知识,及时报道节日活动,推动传统节日热在媒体。要精心组织公益广告宣传,围绕传统节日主题,加强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对传统节日进行时代化解读、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达,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各新闻媒体要结合乡风民俗特点,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组织专门力量制作播出专题节目,充分展示传统节日的独特文化魅力。 各地、各单位在组织活动中,要注重树立典型、创新做法、提炼亮点、推广经验,确保“我们的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形成声势。要注重活动的信息反馈,注意积累活动资料,在总结宣传中要含有“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字样,活动信息及图片要及时报送宿松文明网宣传展示。邮箱:ahsswmb@163.com,联系电话:0556-7838102。 宿松县文明办 2018年1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