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扶贫攻坚的不断推进,人武部系统在扶贫参建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必须围绕驻地特点和任务需求,充分发挥“六个作用”,努力实现扶贫参建效益的最大化。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在扶贫工作的意义和方法上都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在全国上下凝心聚力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当下,我们民兵预备役人员该如何发力,打赢这场攻坚战?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发挥“科技致富”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利用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优势,以民兵创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引导和帮助群众承接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组织民兵带头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推动农业结构向高产、优质、生态方向发展。要组织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与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及时帮助提供经济信息,联系致富项目,协调筹集发展资金。要积极培育民兵科技示范标兵,协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帮助农民推行“公司+农户”模式,支持鼓励广大民兵带头创办和发展经济联合体、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
二是发挥“攻坚破难”的中坚作用。要针对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地方防灾抗灾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社会发展急难险重任务繁重的实际,注重发挥民兵突击力、战斗力强的优势,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成建制地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农村住房、农田水利改造、乡村道路整修和退耕还林等重点项目建设。要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建立健全军地一体、上下联动的信息网络体系,制定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抗震救灾、水上救援、医疗救护、森林防火等重点分队建设,有针对性地组织系统演练,不断提高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三是发挥“传播文明”的先锋作用。要围绕“乡风文明”的要求,以创建“文明军营”、“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为载体,发动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带头传播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促进乡风文明,助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要加强青年民兵之家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教育和引导民兵带头移风易俗,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广泛组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为孤寡老人、伤病残军人、烈军属等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活动。
四是发挥“助学兴教”的带头作用。要持续开展“情牵贫困学子、爱心助学圆梦”活动,重点抓好1-2所学校的帮扶,在资金、设施和国防教育、学生军训等方面给予支持。要深入开展结对助学活动,提倡现役干部和有资助能力的战士、职工以及专武(民兵)干部与贫困生结对助学,建立和完善“一对一、一帮二”助学对子,定期走访慰问,不间断地组织关爱,帮助受助对象及时解决个人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现实困难,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五是发挥“社会维稳”的骨干作用。要针对当前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凸现,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的实际,积极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对公共场所、重要设施和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积极参与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的治安执勤和处置紧急治安事件,打击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和黄赌毒等专项治理。要加强与安全、公安、民政、信访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建立完善军地协作机制,搞好应急信访、法律维权、网上监管等方面的军地协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军民纠纷,及时制止群体性事件发生,努力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六是发挥“组织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要加强扶贫联系点基层党(团)组织和民兵组织建设,尤其要在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民兵组织的同时,及时建立完善各级党(团)组织,强化基层组织功能发挥,重点在协调建班子、带队伍、助发展,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引领群众致富、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上真帮实带,保证基层党(团)组织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通联:宿松县人武部政工科
|